关灯
护眼
    邓昌福客气了几句,说还要去其他村通知别人,便骑着单车离去。

    ……

    同样的一幕,在鸡麻坡、三张塘、帮良、小江、那旺等村上演。

    这些村并不是挨在一起的,而是处于不同的区域,比如说鸡麻坡、深水田、三张塘、小江等村同属一条支流,而帮良、那旺等村又是另一条支流,最终这两条支流在山营村完成交汇,形成了这条村河。

    中午,这些村有头有脸的人物,都被请到了邓世荣家吃饭。

    为了招待这些客人,邓世荣也做了一大桌好菜,也算是诚意满满的了。

    虽说以那耶邓氏如今的威势,只要一句话,这些村估计也没人敢往河里排污水,但用强硬的手段去解决问题,绝对不如用怀柔的手段去解决。

    毕竟,人心是最不可捉摸的,你要是一味强硬,万一有人怀恨在心,或者看不惯你这种做法,偷偷摸摸的往河里倒农药以及屎尿之类的来恶心你,你也没办法。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

    邓世荣才说道:“各位亲戚,现在我们那耶邓氏正在挖河,准备在河两边建房子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了吧?”

    来自鸡麻坡村的官德龙笑道:“九叔,你们搞的动静这么大,整个双旺都听说了,我们当然都知道。”

    来自小江村的刘国辉接话道:“九叔,说到这个我还挺好奇的,为什么要在河边建房子啊?”

    邓世荣微笑道:“为什么要在河边建房子,这个答案等我们的房子建起来了,你们就知道了。”

    来自那旺村的陈达礼问道:“九叔,你今天把我们喊过来,有什么事你尽管吩咐,我们要是能做到的,绝对没有二话。”

    来自帮良村的官德生附和道:“是啊,九叔,有什么事你尽管吩咐。”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对于邓世荣这个那耶邓氏的族头,他们都是打心底佩服,这几年来那耶邓氏的变化,他们离得又不远,自然是一清二楚,都知道那耶邓氏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个局面,靠的就是邓世荣这个族头。

    这样的人物,在这十里八乡,谁敢不给面子啊?

    又有谁不愿意结交啊?

    因此,他们说有事尽管吩咐,这话还真不是客套话,而是真这么想的,能为九叔做事,就有机会跟九叔攀上交情,这是他们求都求不来的好事,一个个自然积极得很。

    邓世荣见状,便笑着把他的目的说出来:“是这样的,我们那耶邓氏准备在村河两边建房子,那么这条村河的河水就要保持像现在这样清澈,不能污染了。

    所以今天把大家请过来,就是想让你们回去跟村里人说一说这个事,不管是化粪池的污水,还是养猪场的污水,或者是其他生活污水,都不要往河里面排,以免造成河水污染。”

    官德威闻言恍然,当即表态道:“九叔放心,我回去就跟我们村的人说这事,保证不会有人往河里排污水。”

    官德龙也接着表态道:“我们村也一样,保证不会有人往河里排污水。”

    其他人也纷纷表态,这点小事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难度,回去打个招呼就行,在其他地方他们或许没有这么大的面子,但在他们自己村,这点号召力还是有的。

    “那我就代表族人先谢谢大家了!”

    道了谢后,邓世荣又笑着说道:“还有就是,我们那耶邓氏打算建一个污水处理厂,打算把管道铺设到你们各村,以后你们村谁家建房子或者建猪场,就可以通过管道往我们污水处理厂排泄了。”

    来自三张塘村的张博强感慨道:“九叔做事就是讲究,这样一来要是还有谁往河里面排污水,那就太过分了。”

    “九叔,在我们小江这一段,我可以保证不出问题。”

    “九叔,在我们那旺这一段,我可以保证不出问题。”

    “九叔,在我们帮良这一段,我可以保证不出问题。”

    “九叔……”

    各村最有号召力的人都纷纷表态,原本他们就有信心管好自己村的人,现在九叔考虑得这么周到,污水处理厂的管道都铺设到他们村,那就更加不用说了。

    谈完正事,接下来大家的注意力就集中到吃喝上。

    邓世荣亲自下厨整出来的饭菜,那味道自是不用多说,而且鸡鸭鱼肉俱全,在座的人虽说在各自的村里经济条件都不算差,但也很难吃到这么好吃的饭菜。

    这一顿饭,一直吃到下午三点才结束。

    基本上每一个人都喝到位了,好在邓世荣一直留意着,没让他们喝多,顶多就是七八分酒意。

    “九叔,你说的事我回去就落实下去。”

    “九叔,你放心,我的话在村里还是管用的。”

    “九叔,感谢你今天的招待,这是我长这么大吃过最好吃的一顿饭了。”

    “九叔,那我就先回去了哈!”

    “九叔……”

    邓世荣跟他们一一打招呼,然后才目送他们离开。

    ……

    人多力量大,这句话真的是千古名言。

    移河工作在全族人的积极参与下,工程的进度还是非常快的,挖出来的泥土,暂时都堆放在老村河的旁边,只等新挖出来的村河通水后,就可以把原来的村河填平了。

    当然了,这三千多米的村河,不是所有河段都要重新挖,断断续续加起来至少有一半的河段是不用重新挖的。

    出了正月十五之后,各地的学校也开始收假了,学生们纷纷回到教室开始上课。

    至于其他乡镇的那些打工仔打工妹,早在初五六的时候就坐车前往广东了。

    前世,这个年代那耶邓氏也有不少族人去广东打工了,但这一世那耶邓氏几乎没人去广东打工,因为族里的客运公司和食品公司已经招收了很多族人进去工作了。

    再加上那耶邓氏小区的物业以及邓允泰在博白和南宁的超市也招收了不少族人,剩下的族人要么在县城或者镇上做生意,要么在家搞搞种植养殖什么的。

    总之,基本人人都有事做,对于去广东那边打工,自然是兴趣缺缺。

    毕竟去广东打工,那边的工厂工资虽然比博白这边要高很多,但在那边工作实在太不自由了,而且工作时间又长,很多黑工厂加班还不算加班费,每天工作十二三个小时是常有的事,除了上班吃饭睡觉之外,基本没有什么时间出去玩。

    这样的工作对别人来说或许有吸引力,但对于那耶邓氏来说确实是没什么吸引力。

    在学生们纷纷回归学校后,不知不觉春运也走到了尾声。

    那耶邓氏已经约定成俗,每年客运公司的分红,都是在春运结束之后进行,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原本,客运公司的分红是最让族人们期待的,不过有了食品公司的对比,现在族人们对于客运公司的分红,已经不太在意了。

    一方面是客运公司的盈利能力,远远逊色于食品公司,另一方面是族人们在客运公司的股份都不多,分不到太多钱。

    再加上现在全族人是前所未有的富裕,每家都拥有至少几个达不溜存款,财大气粗的族人们,自然也就不像以前那样在意客运公司的分红了。

    当然了,话又说回来,有钱拿终归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因此,到了约定好的客运公司分红之日,族人们还是高高兴兴的过来参加。

    整个分红过程不用过多描述了,这次客运公司的分红,是每股分1000元,这数目也不算少了,毕竟当初客运公司的股份和食品公司一样,也是1000块钱一股。

    把钱分好后,邓世荣便开口说道:“各位族人,在这里跟大家说个事,我们那耶邓氏已经有二十几年没有在清明祭祖了,除了我们老一辈的,其他30岁以下的族人基本都不知道祭祖是什么模样。

    之前几年因为种种顾虑,族里一直没有祭祖,但从今年开始,咱们那耶邓氏要重启祭祖仪式了。

    现在距离春分也没有多长时间,咱们也要开始提前做准备,先定下祭祖的日子,然后再派人去通知各分支宗亲。”

    想起以前的祭祖盛况,邓允贵高兴的说道:“太好了,终于可以祭祖了,要是咱们再不祭祖,等我们这些老家伙走了,年轻一辈都不知道祭祖有哪些程序。”

    邓世荣笑道:“允贵,到时我跟你负责‘喝礼’吧!”

    邓允贵笑容满面的说道:“好的,回头我得准备准备,这么多年没祭祖,该怎么‘喝礼’我都有些生疏了。”

    邓昌宝说道:“这祭祖,我也是小时候看过,记得当时敲锣打鼓,场面非常热闹。”

    邓昌雄问道:“九公,这祭祖要捐钱吧?”

    邓世荣道:“暂时不用捐款,之前重建祠堂还剩下一些钱,拿来祭祖足够了。”

    其他族人听到族里要开始祭祖,心中也都充满了期待。

    老一辈,都怀念当年族里祭祖的盛况,而年轻一辈,他们自懂事以来,每年清明就只是铲山,铲山的时候没少听家里的长辈提起以前祭祖的事,没经历过的他们自然都充满了好奇。

    邓允强问道:“九叔,你看定哪几天祭祖比较好?”

    祭祖跟铲山不一样,铲山的话十几二十分钟就能铲好一个坟山,而祭祖的程序比较多,祭一个坟山至少要两个小时以上,再加上坟山与坟山之间又隔得远,赶路也需要时间。

    因此,祭祖的话,一天能祭两到三个老祖宗就不错了。

    邓世荣道:“那就定在二月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这五天吧!”

    对此,族人们自然没有意见。

    接下来,大家便开始讨论祭祖的细节问题。

    比如要提前制作那耶邓氏的姓氏大旗,到时祭祖的时候要把姓氏大旗扛上,还有要落实好交通工具,因为有些老祖宗埋得比较远,如果靠两条腿走路过去,那太浪费时间了。

    还要提前准备好祭文,还有祭祖必不可少的五牲(猪羊鸡鹅鸭),负责敲锣打鼓以及吹唢呐的人也要安排好。

    等商量得差不多了,邓世荣才宣布散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