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事发突然,张蒙与史阿迅速拔出随身刀剑,借着牛车掩护。前方黑暗之中,遽然浮现不计其数的点点火光。很快,火光大盛,照亮了荒野与渠水,数不清的人头在明暗之间起伏,吵吵嚷嚷,至少有数百人举着火把来到。

    张蒙从车架的缝隙偷看,但见片刻之后,几个人举着火把走到了前面,隔着渠水朝自己这边张望。光线虽说昏暗,可看其中一人的身形轮廓与行姿体态,却是像极了季宣。

    “我等非贼匪。尔等若是行人,无需害怕,出来相见便是!”那人挥动火把,提声大呼。

    张蒙听到这熟悉不过的声音,再无疑惑,高声回应:“对面的可是季仲明?”

    那人没说话,显然是愣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才道:“莫非是张承英?”木桥上随即传来了“笃笃笃笃”的脚步声。

    张蒙转出身子,迎面便见季宣,两人均是又惊又喜。

    是友非敌,峰回路转。史阿松了口气,单仲也从车厢下面起身。

    季宣看着牛车,大为疑惑:“承英,昏天黑地,你要去哪里?这牛车......”

    “辟雍。”张蒙简略答道,“这牛车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

    季宣皱皱眉,道:“这牛车我似乎在哪里见过。”

    说话间,本在对岸观望的其余众人等全都过了桥。一时间火光闪晃,围着张蒙密密匝匝,犹如成群的萤虫攒动。

    季宣拉着一个青年男子给张蒙介绍:“这位是我新近认识的壮士,姓于名禁,字文则,泰山郡人氏。若不是他,我只怕昨日便横尸在这鸿池了。”

    张蒙闻听“于禁”之名,心头微震,细看那青年男子,只见他虽然装束简单,但四肢粗壮、孔武有力,一张国字脸更显弘毅。

    “敦煌张承英,幸会。”

    于禁回礼道:“于禁见过张君。”语调低沉,给人十分稳重的感觉。

    张蒙暗想:“五子良将,于禁为先。若不见其人,只看史书,还以为是卑躬屈膝的小人,而今亲眼目睹,果真有出于常人的气质。”转而问季宣道:“你先我一步回雒阳,怎么如今却在这里?”

    季宣无奈道:“还不是那千杀的董卓!”摇头叹气,满是懊丧,“我跟着迎驾队伍回到城中后,得朝廷传令,凡羽林、虎贲诸郎都需调离原岗,查验后分派别处值守。我觉得大不合理,出言抗辩,反被羁押候审,与贼徒罪犯关在一起。昨夜不知怎地,忽然有个叫吕布的狗东西到犴狱,咋咋唬唬说什么奉董公之令,要挑人跟着他去城外做事,有功者可释。我被挑中,与一班人跟着他到了城北郭外,本以为是捉贼捕盗,不想原来是要我等驱逐那里的百姓,平毁他们的住地......”

    张蒙说道:“实不相瞒,我清早也遇到了吕布,他要清出空地,供军队驻扎......怎地没见着你啊?”

    季宣皮笑肉不笑,道:“那是当然,我大半夜就跑了。”

    “跑了?”

    “当时有百姓抵抗,吕布便说当场处决即可。唉,北郭外都是穷苦百姓,住的都是窝棚,吃的都是糠糟,又没犯什么罪过,却被当猪狗般驱杀,实在没有道理。我要是为了自己去做那丧尽天良的事,与为了谋财而去害命的贼匪有何区别?”季宣绷着脸,义愤填膺道,“我纠集了几个人,趁着镣铐被除的机会,抢了拖拽木材石料的骡马逃亡,那吕布不依不饶,带人紧追不舍。嘿,这姓吕的不论其他,

    武勇是当真了得啊,边追边在马背上射箭,准头极稳,竟然箭无虚发,与我一并出逃的几个同伴全被他射死了,我骑的骡子也被射了好几箭,从山坡上滚了下去。我那时候不省人事,醒来便见到了于兄。”

    于禁接话道:“当时我带着几个弟兄四处打探,恰好救下了季兄,远远看到那吕布兜马走了,或许以为射死了季兄吧。”

    刚说到这,另有个男子拨开人群走到跟前,见了张蒙便道:“张君,久违了。”

    张蒙看到他,顿觉眼熟,旋即拱手回礼,这时记起对方姓鲍名韬,乃是鲍信之弟。

    鲍韬出现,张蒙当即明白了他们这伙人的来历。眼下四周火光冲天,围聚在一起的人马少说千人,他们肯定就是鲍信从老家征募来的新兵了。

    稍稍寒暄几句,张蒙道:“我出城前曾见通缉令兄的榜文,令兄安好否?”

    鲍韬很是愁苦:“尚不知兄长下落。”哀叹不已,“兄长今早入城,自称要去游说卧虎,如今既遭通缉,看来游说未成。”

    “卧虎”是司隶校尉的旧号俗称,这里指的自然就是袁绍了。

    季宣大皱眉头:“令兄不是与袁本初关系最好,袁本初意气风发,怎么对自己挚友落井下石,他到底游说袁本初什么?”

    张蒙肃道:“此言差矣,袁本初未必意气风发,只怕自身难保。”

    季宣、鲍韬与于禁等都面露讶异。

    张蒙继续道:“此事与董卓以及雒阳政局有关,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

    鲍韬泫然欲泪,道:“我派人打探,知雒阳周边防范甚严,兄长今番恐怕凶多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