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石堡城。

    唐军这些日子,一直都按照稳扎稳打的策略,有条不紊的以石堡城为据点,不断的推进扩大战果,寻求和吐蕃的决战。

    无数的轻骑,带足了粮草,分布出动,    以雷霆扫穴之势,犁庭扫穴吐蕃境内的部落聚集地。

    这样的举措,虽然需要付出漫长的时间。

    但却也是最为直接的威胁。

    将吐蕃境内的人,都赶出聚集地,赶往吐蕃的王城,以此增加吐蕃王城的统治压力,逼迫对方不得不组织大军,主动寻求与唐军的决战。

    将吐蕃和大唐在战略上的态势彻底的扭转过来。

    从以往,    大唐主动出力,变为吐蕃不得不接受,王城日益增多的人口压力,而出动兵马和唐军决战。

    这样的变化所带来的好处,是不可限量的。

    唐军可以从容不迫的以不变应万变,去应对吐蕃境内的来犯之敌。

    “将军,您说吐蕃人会不会最后受不了,都跑了?”

    “那得看他们的脊梁骨够不够硬了。”

    “将军的意思是?”

    石堡城南向的城墙根下。

    高水寒靠在一块石头上,边上除了尚罗利、曹仁奇二人外,便是问话的陇右军几名将领。

    因为石堡城现如今的定位,就是陇右方向,征讨吐蕃的中枢根据地。

    这一面的城墙,在这些日子里,不断的接受着改进。

    整个城墙下,无数道沟壑,不断的加深加宽。

    小腿粗的木桩,被放置在坑底。

    而最惹人注目的是,    地面上那一个个小土包,每一个下面都埋藏着一个破坏力极大的火药包。

    尽管尚罗利和曹仁奇,对这个有些多此一举的防御措施,有些不太认同。

    他们觉得,如今吐蕃人断无可能会,再一次回到石堡城这里来。

    这辈子他们都没有这个机会了。

    但是架不住高水寒的谨慎秉性,既然是大本营,那么一切都要按照最严格最危险的防御措施,去布置各种防御手段。

    先前,陇右军将领的问题,还回荡在高水寒的脑海中。

    他想了想,轻声回答:“若是他们当真脊梁骨都没了,闻唐军之向,便落荒而逃,本将大概是要给他们上一炷香的。若是不然,我军大概还是要与吐蕃有一场决战,打起来我军将士便会有伤亡,到时候本将还是要给吐蕃人上一炷香。”

    不管打不打,都要给吐蕃人上一炷香。

    这样的答案,让问话的陇右军将领们,    不由疑惑的皱起眉头来。

    高水寒却是笑了笑,    不再解释。

    其实按照他的想法,他是真的希望吐蕃人能够从现在开始,就闻听唐军到来,便闻风而逃,逃得越远越好。

    最好是能提前,逃到天竺去。

    毕竟,这时候的天竺五国,几乎可以用手握赤金的孩童来形容。

    面对能与大唐来来回回打了这么多年的吐蕃人,天竺几乎是没有抵抗的余地。

    到时候,吐蕃人见着那么大一块等同于无主的肥沃土地,又怎么可能会无动于衷?

    这样,这片高原就会落入唐军手中。

    而在此之后,唐军完全可以跟在吐蕃人的后面,按部就班的接收天竺土地。

    唐军就是中原王朝手上的一根鞭子,不断的驱使着吐蕃这头冲在前头冲锋,替大唐免费打工的牲口去攻占一片片的土地。

    这是高水寒设想之中,最完美的过程。

    想到此处,高水寒开口道:“今日,有多少人出去了?昨夜里,又回来了多少人?”

    这几日,石堡城中的唐军,不断的以百人为一队,外出驱赶捣毁吐蕃人的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