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皇帝此刻的样子,让秦王有些心颤。

    “皇叔,朕心里憋闷”这句话,皇帝一共说过两次。

    第一次是皇帝登基那天。

    登基,是每一位皇族子弟的梦想,是他们奋斗的目标,包括秦王。

    秦王比皇帝只大十岁,是先皇最小的弟弟,纵使年幼,纵使他记事时先皇已坐稳了皇位,他也曾有过自己坐在那把龙椅上的渴望。

    他以为他这个皇帝侄子经过血拼终于登基,会有功成名就的欣喜,会有大展宏图的万丈雄心。

    但那天夜里,当时负责守护皇城的秦王被皇帝叫去小酌,皇帝说:“皇叔,朕心里憋闷。”

    对于从小听着先皇如何把叔伯及兄弟杀个干净的秦王来说,当时觉得这个侄子有些矫情。

    这個侄子和先皇一样,手段并不比先皇仁慈,几乎把兄弟杀了个干净,没杀的康王,软禁于皇陵,都大获全胜了,有什么可憋闷的?

    矫情!

    可那时刚登基的皇帝说:“我也要像先皇那样防着所有人了。”

    秦王当时虽然想的是:你不早就防着所有人了?不然能活到现在?能登上帝位?

    但实际做法却是立即表忠心,向皇帝表明可以对自己信任,就如先皇的信任那样。

    因为他当时认为,皇帝是在犹豫要不要把看起来无害的自己也杀掉,因为自己只比皇帝大十岁,手里也有先皇留下的一些权力。

    对于宗室来讲,他们两个谁当皇帝都行,或许温和的秦王对宗室来说更有利些。

    现在,皇帝又是这一句:“皇叔,朕心里憋闷”,那么,要不要再次表忠心?

    或许把手里唯一的京都府尹的职务交出去、回家做个闲散王爷?

    “皇叔,朕现在特别能理解先皇当年为什么对我们都不假辞色,”皇帝说道:“真的是后继乏人啊!”

    秦王不知如何接话,心却安定了不少——不是说我就好。

    至于后继乏人,嗯,秦王也是这么认为的。

    先皇的儿子们,个个能力都不俗,城府也够深,只是皇帝更胜一筹;但现在的皇子却是比之差远了,不是身体羸弱,便是不思进取。

    几个年长的皇子虽有争储之心,却缺乏心机手段,表现得过于幼稚。

    秦王觉得,此时最好闭紧嘴巴,奉上耳朵,给皇帝做个听众最安全。

    “朕是不是做错了?”皇帝似乎也不需要秦王说什么,又道:“皇叔你说,我是不是早该立储封王,让他们安分下来,踏踏实实学着做事?

    可是,看看朕的十个儿子,有一个能让朕满意的吗?

    几个大的,成日像斗鸡一样你啄我一下、我叨你一口,只想把别人都踩下去,剩自己一个,让朕无从选择,只好立其为储;

    谁也不肯好好学学如何做事!

    朕不是不给机会,朕给了!

    这次‘八风’之灾,朕把老二和老五两个大些的派出去赈灾,就是在给他们机会接触民生,给他们机会为自己树立口碑;

    可看看他们的干的事——他们两个谁也不愿去遭灾最严重的昌广府、淦州府,也不愿去最危险的海州府,反倒争着抢着去易斌、去淞江府赈灾!

    那些地方用他们去吗?

    也罢,毕竟那些地方也内涝严重,可他们去都干了什么?老二只在城里待着,不敢去有疫情的地方;

    老五则更是吃不得苦,到地方直接把钱粮交给府衙,自己就回来了!还与他母妃不停抱怨道路险阻!

    老大和老三,一个是先天心疾,一个后天心疾,朕怎么放心立他们当太子,那岂不是让他们死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