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人们捉到蝗虫就地活埋,殊不知,这样不但不能完全杀死,还有可能埋下更大的隐患。

    也有趁自家地头或地边有空间的地方,顺势挖成一尺左右宽的深沟,让蝗婻爬行到沟底一定厚度时封压一层土,直至沟满压实。

    小孩子们还是要比大人欢快,因为小,还不知道他们即将面临什么样的悲苦。

    他们天天跟着大人下田,活跃在蝗虫群里,手扣、指抓、脚跺,也跟着忙个不停。

    懂事些的孩子,有的手指头已经被蝗虫带有尖齿的两条大腿割破了皮,还在忍痛坚持捕捉。

    忙忙碌碌六、七天,也没见蝗虫少多少,反而是地里秧苗被啃得七零八落,蝗虫没什么可啃了,才一群群飞起、腾空而去。

    人们忧愁的面孔刚露出一点喜色,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蝗蝻尾随接连不断,数量密度有增无减,而此时的庄苗已被吃掉大半。

    百姓们为了保住当秋能收获斗二八斤或一升半碗的粮食,又得托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坚持早出晚归天天钻进庄稼棵里,用尽全力哄赶捕捉。

    就这样,日复一日,从蝗来到蝗走,前后十多天,蝗虫群才算是过完。

    蝗虫过后,这一代田野上一望无际的农作物,除少量的豆类蝗虫不吃外,其余谷子、玉米、高梁等全都毁于蝗虫之口,绝收。

    方圆涉及十多个村庄种植的上万亩高梁、玉米,叶片基本啃光,穗子全被吃残,嫩秆也被啃断,只留下一根根残缺破损的秫杆直立在那里,令人伤心掉泪。

    六月刚过,等夏粮接嘴糊口续命的老老少少的指望,全都成为泡影。

    他们能得到的只是把捕捉到的蝗虫,恶狠狠又悲切切地用开水烫死、晒干,成囤成麻袋储存用作充饥。打蝗时有人唱:

    “蝗虫肉,也治饥,

    吃饱还得捕捉去,

    你不吃它它吃你。”

    似乎在平衡对蝗神的畏惧与痛恨。

    而地方官员还在加紧如常的征收夏税,只要发现谁家把粮食倒在磨盘上,根本不管你如何东凑西借、艰难困苦,也要强行连面带粮从磨上扒下来背走。

    民心瘫痪社会乱。

    乞丐如蝗虫一般陡然遍布,穿流不息,集市上夺馍、掏包、轰摊、抢物的比比皆是。

    庄户人家为了糊口保命,不惜卖掉家物、田产。

    即使是一二斗粮食、半亩田、几间茅草房也要卖出手。

    还有的携儿带女远离家门,出县出府逃荒要饭。

    流民四起。

    更有的狠下心来,眼含热泪将自己亲生儿女卖给人贩子领走,只为换口吃食。

    人饿到一定程度,就没了尊严,为了半块饼子,女人可以脱下衣裤叉开双腿,男人可以舔着别人靴头上的秽物。

    能吃糠咽菜,已经算是富户。

    更多的是把树叶、树皮、大雁屎往嘴里生塞硬吞的人。

    人饿到极致,不但没了尊严,更没了人性,还剩一口气也还有半丝理智的,会去打那些饿殍尸体的主意;而半丝理智都没有的,见到小孩或者比自己更虚弱的人,就扑倒、用石头砸死,然后再……

    村村都有一些死到绝户的人家。

    荒沟、路旁、村庄、庙院,随处可见没人管、无力管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