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王垕对刘备会将矛头对准孙权一事一点也不觉得意外,这在他找关羽借兵之时就已经预料到。

    在这个时候南方乱起来对雒阳朝廷是有好处的,这能给雒阳朝廷更多的时间去消化重新占领的中原地带。

    是的,消化。

    王垕直接在奏折上这么形容此时的中原。

    由于袁尚的乱命,中原大部分地区对于曹军势力的返回并没有抵抗。但不抵抗不代表就一定会配合。王垕在雒阳施行的那些限制士族权利的政策可都是真的。对中原士族来说,袁尚是近虑,那曹操就是远忧。

    可以说现在的曹军已经不受中原士族欢迎。

    曹操最近恢复了不少,出席了几次公开活动。他的露面让一些蠢蠢欲动的势力都不得不重新蛰伏下去。

    但曹操并没有就此收回交给曹丕的权利。经过这次的刺杀曹操似乎是下定了决心要锻炼曹丕的能力,平时普通事务全不过问,唯有一些重要的奏折才会看上一看。

    曹操看完王垕的奏折大笑起来:“不喜欢就不喜欢吧。我早就看清这些墙头草,只要咱们能赢,他们就不得不帮咱们。”

    曹丕只能连忙称是,顺便用隐晦的语气询问亲爹能不能不要再当甩手掌柜。

    可惜对于曹丕的“明示”,曹操却装作没有看见。曹丕离开时依然是一脸愁容。

    就像曹操说的那样,如今的中原士族不欢迎雒阳朝廷是事实,但这没有意义。在汉末,谁的拳头大谁就有话语权。很不幸,曹操就是拳头比较大的那个。何况王垕的老朋友鲁肃还给曹操带来了一份大礼。

    得知孙权被杀,刘备进入江东,鲁肃是崩溃的。但在崩溃之后,作为淮泗士族仅剩的领袖人物,鲁肃必须为自己,为身边的这些淮泗人找一条出路。

    如今孙权已死,孙氏残余力量逃亡交州。鲁肃看遍天下,唯一能入他眼的也就只有曹操。一来曹操背靠雒阳朝廷,名正言顺。二来鲁肃对王垕的能力有最直观的认识。他说动被孙权、周瑜留在徐州的徐盛、潘璋等人,一齐投了曹操。至于徐州本地士族的想法…

    呵呵,那不重要。

    对鲁肃送出的这份大礼,曹操、王垕当然是倍感欣喜,不仅一口气给投奔朝廷的鲁肃、徐盛、潘璋等人封了十几个侯爵,还对这些人都委以重任。感动得鲁肃拉着王垕的手哭了半天。

    徐州到手,在加上大半个豫州和速跪的兖州,中原终于凑齐。王垕几乎全盘照搬了雒阳朝廷在司隶、凉州、汉中的施政方案。中原士族当然不满,各种不配合。

    但已经在司隶锻炼多年的朝廷官吏们对此早有预案,那边本被袁尚清洗了一遍的士族更不可能是雒阳朝廷的对手。再说士族内部也不是铁盘一块,比如兖州的李典就对雒阳朝廷的政策就十分配合,带着一万多的私兵投奔到曹操麾下。

    天下局势变得明朗起来。

    南面,刘备占据益、荆、扬三州,唯有交州还在孙氏余孽孙翊盘踞。不过真正掌控交州大半土地的士燮对刘备感官不错,已经和刘备结盟。

    中间,曹操背靠汉室正统,占据中原三州大部,司隶、凉州全境,手中还掌握着重镇汉。

    北面,袁尚还在头铁的各种镇压北方士族,同时他大量使用张宁、张燕从黑山里带出来的老黄巾徒。这些人虽然对百姓有着朴素的亲近感,但一个个着实不会治理地方。于是整个河北也就顺利成章的乱成一团。

    在这个时候,国安司早年埋在并州的几个暗桩开始发力。他们依靠手中掌握的权势一点点影响了高干的想法。高干自觉河北这趟浑水实在不好混,竟直接上表归附雒阳朝廷。

    不过高干当然不是真心想要投降朝廷。他只想利用朝廷减轻自己在东线的压力。对于曹操要求他前往雒阳见君一事全然不予理睬,只说并州盗匪遍地,实在离不开他。

    但曹操和王垕是何许人,吃到嘴里的东西怎么可能再吐出去。你不是盗匪遍地吗?那朝廷就帮你剿匪。

    曹操下令夏侯渊带凉州军团渡过黄河进入并州境内,名义是帮助并州刺史高干维持地方稳定、防止袁尚西进。

    夏侯渊是什么人,白地将军,最擅长的就是日行千里的奇袭战,短短十天不到就带着十万大军将并州从西到东给梳了一遍。

    如字面意思,真真正正的梳了一遍。

    盗匪、强盗、鲜卑、匈奴的小部落、不听朝廷命令妄图抵抗的本地官员或士族,这些在并州鱼肉乡里数十年的势力就像对车轮举起刀臂的螳螂,被夏侯渊这辆大车碾为肉酱。

    至于高干派来拦截大军的并州军,那更是夏侯渊心目中最适合刷战功的目标。

    高干看着前线一排排战败的救援信,急得每日要给朝廷写两封奏疏表示忠心,请求夏侯渊停下脚步。一开始他还妄想和朝廷说说条件。不过随着夏侯渊一个又一个胜利的传来,高干的条件也越来越低。只是雒阳朝廷始终没有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