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可是,对于大臣们说的话,崇祯皇帝却无法反驳,实在是因为手实籍没之法太过于有名,说白了就是让业主自报田产以凭征税,因此就叫做「手实」,而如果查出来有任何不实之处,那么就将家产全部籍没充公,在唐宋多有实行。

  很显然,这是一个已经名声臭大街的改革措施,被这些大臣们抛出来,无非就是为了抗拒在江南劝输军饷。

  林敬站在下面也微微皱着眉头,他之所以不愿意长期待在中枢,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不想跟这群文官天天打嘴巴官司,宁愿选择去地方做些事实,也比这些人空谈误国来得好,况且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这些文官们天然占据了道德制高点,因此没人能真正辩得过他们,林敬也丝毫不例外。

  说白了,这帮子文官已经精通诡辩的精髓,倘若你真跟着他们的节奏去辩,通常会死得很惨,这是无数人用生命得来的经验。

  在这种情况下,大朝会上自然无法通过这一条,崇祯皇帝无奈之下,只能将首辅吴甡、次辅蒋德璟以及其他几名辅臣叫了过来。

  此时内阁人员没有太多的变动,其中首辅吴牲、次辅蒋德璟,再往下的群辅就是黄景昉、魏藻德、李建泰以及方岳贡六人,其中李建泰和方岳贡都是刚刚才以部阁大臣的身份入阁。

  崇祯今天是在乾清宫内的宏德殿召见几位辅臣,他之所以不在乾清宫正殿的暖阁里召见他们,完全也是因为皇帝现在看到那些整天堆积在御案上的许多文书就不胜心烦,干脆带到这座空空荡荡的宏德殿内,也好细细商量一番。

  当然,作为始作俑者的林敬,自然也默默地坐在一旁设立的座位上,并未开口。

  过了片刻之后,众位大臣都已经来到了崇德殿,他们不知道皇上突然召见到底发生了什么重大事情,只能各自怀着忐忑的心情,朝着皇帝和太子行着大礼。

  崇祯皇帝没有多少绕圈子的兴趣,他直接将桌案上放着的为数不多的几本奏章递给了一旁的王承恩,道:「先给几个阁老们看看。」

  就在王承恩将奏章拿下去以后,崇祯皇帝却开始自己念诵起了一段文字。

  「夫秦方所恶于富人者,徒以其兼并小民耳。不知郡邑之有富家,亦贫民衣食之源也。若因兵荒之故,归罪富家,勒其多输,违抗则籍没之,此行实非国之幸事,乃大乱从此始矣。乞陛下斩秦方之头以为小人沽名祸国者戒!」

  一段话念得杀气四溢,让众人的脸色都微微一变,而此时崇祯皇帝则轻声道:「朕之所以召见先生,并不为其他,当下我大明灾异迭见,战事频繁,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先生何以教朕?」

  吴甡的脸色顿时微微一变,他最头疼的问题终于来了。可是眼下这个环境下,他又不能不开口去辩解几分。

  「陛下朝乾夕惕,敬天法祖,人神共鉴,实为贤君。古语云:「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陛下勤勉政务,实乃尽人事以听天命。还请陛下宽怀大恩。」

  说白了,这番话就是在宽慰皇帝,大家伙知道不是皇上的错,实在是因为这个根基已经完全腐烂了,接下来既然皇帝要勤勉,那么就好好干吧,至少要各自尽了自己的人事就是,原本这话说得也是滴水不漏,可是林敬却很不满意。

  在大明的历任首辅当中,吴牲相对于周延儒、陈演之辈而言,自然不算很差的选择,可是他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并不算一个很优秀的选择。

  林敬虽然希望跟首辅搞好关系,可是在面对眼下的问题上,却很不满意吴性的和稀泥态度,直接站出来道:「阁老此言差矣,若只是尽人事听天命,还则罢了,可问题是我大明眼下何来的尽人事?」

  对于林敬的意见,吴牲不敢小看,他只能拱手道:

  「还请殿下赐教。」

  林敬摇了摇头,道:「谈不上什么赐教不赐教,但是有一点本宫实不认同,什么叫」「知郡邑之有富家,亦贫民衣食之源也」,实乃天下第一荒谬大事,这些郡邑富家占据良田万亩,可是粮食也不会在土地里自己长出来,到头来还是要穷苦百姓们去耕种,反而他们还要为高昂的赋税和佃租奉献一切,到头来连自己都吃不饱,何来贫民衣食之源?实际上正是这些贫民们用自己的心血,养活了这些郡邑富家,养活了大明朝千千万万的官员,乃至我朱家的子子孙孙!」

  这么一番话说出来,却是让在场众人顿时有些羞報,特别首辅吴牲,此时更有几分手足无措,却又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