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今日我就写个往昔的番外篇好了,算不得正题,依旧与原本故事无关,手有些痒,不好意思了)

    东阴山下有个兰若寺,一向香火鼎盛的很,主持乐善好施,再此祈福求子的皆是远远就慕名而来,观音好似在此开了光显了灵,于这求子的一般都是十求八中,越是如此,来的人就越是络绎不绝,其外虽是荒地,孤坟众多,但这来人依旧不惧,唯有这兰若寺热闹非凡,也未有妖邪侵染,据说这寺院是经过高僧佛法加持,才能抵挡多番妖邪入内。

    这兰若寺是一点也不兰若。

    兰若寺美的很,寺内有个牡丹花圃,其中繁华满目琳琅,更有盛开百朵盛开的牡丹,已然数百余年,于这酷暑,含苞待放,艳丽的很,寺内种了株桃花,就于这院外,塔林下,没是三月桃花开之季,这落英缤纷,煞是美丽,寺内塔林遍布,说是古来高僧将舍粒放于其内,倒是佛气浩荡,一到晚上,寺内就响钟声数十,甚是洪亮,周围皆是笼罩这佛光之中,倒是超度了不少的亡魂。

    近些日寺里的僧人谣传说这主持在外讨了个媳妇,这事倒是引起寺内一番流言,和尚哪能娶亲,这乃是为天理不容的事,虽是在这琉球之地和尚娶亲那是顺其自然得事,可在这中原上,这就是违背了伦理,背地里可是数落的众多,不过皆是不敢外传,怕影响这寺院香火,家务事还得家里理不是,不过主持也不介怀,每日参禅理佛,久而久之,这事自然也就淡了去。

    于这寺庙中参禅礼佛,十年如一日。

    终究有一天,主持果真牵了个七八岁大小女孩回来,这娃娃生的可是玲珑剔透,聪慧的很,根骨非常,寺内僧人目光有异,主持倒也不顾众人眼光,将这女娃娃带进了寺中,与僧人们一起修行,虽是有众多言辞,但依旧没人敢有怨言,因为他是主持,掌管这寺庙间的大小事务。

    女娃娃蹦蹦跳跳的招人喜欢,僧人们好客,也就将自然而然的认可了小姑娘的存在,姑娘适应了庙里的生活,每日跟着他们吃斋念佛的,逐日出落的越来越漂亮,日子也便这般的过,主持对这姑娘极好,终日嘘寒问暖,两人情同父女,出家人哪能四处惹尘埃,虽是大家猜测这会不会是主持的女儿,那本是谣传也就这般理所当然的引以为实。

    花圃中的牡丹,春去秋来,谢了又开,灵气逼人的很,按理这九阴山这地是开不了牡丹的,但这花圃沾了佛气,开花的自然就艳丽非凡,牡丹通了灵性,人来了就跟着摇曳,人走了自然就停,成了这寺中的一奇景,人人都以为这牡丹花仙显了灵,香客们烧香后会到这花圃前洒点水,寺庙中来玩的香客不少,愿意得就添些香油钱,大家都是那不强求的理。

    姑娘对这花圃照料的极好,每日洒水浇花锄草,这牡丹花儿见着姑娘,摇曳的比什么都开心。

    这四月的一天,寺中来了一姓白的香客,出落的一表人才,来了寺中二话不说,就是要与主持说禅,这院中主持佛法高僧,自然也就应允了,二人从这天明说到天黑,最后结伴笑这出来,不知是谁赢了。

    一直守在门外的女子,见这白的香客,有些责怪的对着主持说道:“一天未吃饭,也不知道饿。”

    见了是位如此美貌的姑娘在这古寺中出现,白公子非常之诧异,这读书人的性子就上来了,很是恭谦有礼道:“饿,饿的很。不过与主持相谈甚欢,就自然而然的忘记了世间,知道姑娘是记挂主持的身体,小生在这赔罪了。”

    禅是大禅,终究不能做果腹之用,这姓白的公子摸了摸肚子,有些不好意思。

    伸手也不打笑脸,见这彬彬有礼的翩翩佳公子,姑娘自然也就不怪罪,反而多瞧了他几眼,寺内清一色的秃瓢,在这环境里,哪个女子见了这风流倜傥的男子不得侧目。

    而后,这姓白的香客也就留了下来,众人不知是为何,其出手阔绰,每日与主持说这佛理,吃着姑娘做的菜,本着有朋自远方来的心,和那香油钱的面上,大家自然乐得欢喜。

    不过明眼人都瞧得出,这姓白的公子留下是为了这美貌姑娘家。

    虽是姑娘对着白公子开始是不闻不问,但秉着日久生情的理,自然也就上了些心,久而久之,眉目传情,耳鬓厮磨,自然就必不可少。公子很喜欢着一花圃的桃花,终日于这花圃前吟诗作对,倒是风雅的很,明眼人都知这公子是位大才,暗地里女子倾慕自然就不可少,就连池塘中的花都于他赋诗时跟着摇曳了起来,很是奇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