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天,k团三个发射营将装备转运至专列平板车上,一切准备就绪后,人员跟随专列向空军某机场出发。

    三天后,专列到达空军某机场附近,经过一阵紧张的忙碌,部队在机场附近驻扎下来。

    按照此次实战训练计划,由空军派出战机与战车开展对抗性演练,主要演练战车如何在实战状态下发现、捕获和跟踪目标。

    由于训练机会难得,团里要求各站组成主训和备训两套阵容,以主训阵容演练为主。

    对此,徐广明之前已确定了两套训练阵容。主训阵容以干部为主,操作手由唐晓晨、耿远组成,驾驶员为王兵;剩下的人作为备训阵容。

    主训阵容中,徐广明、唐晓晨和王兵都参加过两年前在j-2基地的“利箭”行动,有发现、捕获和跟踪真实战机的经历。

    而耿远自去年来到k团后,一直在战车上进行冷机操作训练,以及在模拟车上进行发现、捕获和跟踪目标模拟训练。所以,对此次实战对抗演练,耿远心里充满了兴奋和期待,但又夹杂着一丝紧张。

    徐广明显然明白这一点,在演练正式开始之前,他单独找耿远谈了一次话,主要是提醒一些注意事项,并进行心理辅导。

    第二天,战车阵地上,一营的三辆战车分别停靠在指定位置。

    按照训练方案,团里安排机关人员跟车观察,记录训练情况,到一营一站跟车观察的是团装备处处长江晓峰。

    唐晓晨跟江晓峰已经很熟悉了,在徐广明向江晓峰介绍了主训阵容后,唐晓晨主动和江晓峰打起了招呼。

    唐晓晨兴奋地说:“江处长,真是太巧了!两年前在j-2基地,我那时还在三站,首次进行加高压训练时,就是你坐在我后面观察。这次我到了一站,还是你坐在我后面观察。”

    江晓峰哈哈笑了起来:“哪有那么巧的事!是我主动向团里提出到一营一站跟车观察的。”

    徐广明一听就明白了,他笑着侧身对唐晓晨说:“看,江处长对你多重视!你到哪,他都跟着关注你。”

    唐晓晨连忙回道:“副站长,你这是抬举我了!江处长是重视我们一站,亲自过来指导我们训练。”

    江晓峰又哈哈笑了起来:“你们两个说得都对!徐站长刚提拔为副站长不久,又是主持工作,所以我想看看在实战训练中,徐副站长的临场指挥能力。当然,我也是来看看唐晓晨,看看这个刚提干的军官,有没有让人惊喜的表现。”

    徐广明和唐晓晨都认真听着,也都感受到了一丝压力。

    耿远见他们三个人聊得热火朝天,自己却插不上嘴,有种被忽略的感觉。

    徐广明见耿远坐在旁边不说话,意识到了不妥,便说:“耿远,今天江处长到我们站跟车观察,你也要好好表现一下。”

    江晓峰问耿远:“你是前年来的那一批军校毕业生吧?”

    “对!七月份到k团的。”耿远回答。

    “没赶上去j-2基地,就好好把握这次机会。”

    “是!我一定努力训练。”

    闲聊过后,对抗演练正式开始。第一阶段是战机正常飞行,沿着固定飞行路线来回绕飞,让战车反复发现、捕获和跟踪目标。

    这对唐晓晨来说有过以往经验,相对比较简单。所以只要战机是在他负责的雷达波段上出现,很快就能发现、捕获目标,并由徐广明及时按下跟踪按钮实现稳定跟踪。

    两人配合不错,成功完成一次完整训练过程。江晓峰详细观察记录了训练情况。

    随后,徐广明主动放弃跟踪目标,让飞机进入耿远负责的雷达波段,重复以上训练步骤。

    但耿远是第一次实战操作。由于云层反射雷达波形成了杂波区域,这些大小不一的亮点显示在雷达屏幕上,与平时在模拟车上训练时有所差别,让耿远一时很不适应。

    当战机进入战车搜索范围时,目标亮点与杂波亮点混杂在一起,耿远没能迅速发现捕获目标,导致跟踪不稳定,最后丢失目标,训练失败。

    徐广明对耿远的首次表现很不满意,但碍于江晓峰在场,所以并没有过多批评,而是帮助耿远分析目标亮点与杂波亮点的区别,提醒尽快找到感觉,准备下一轮训练。

    当飞机绕飞再次进入搜索范围时,耿远在他负责的雷达波段上仍没有及时发现目标,这让徐广明脸上挂不住了,忍不住大声批评了耿远。

    耿远十分难堪,紧绷着脸一言不发。

    江晓峰没有说话,继续详细记录训练过程。

    第一天训练结束。一站训练效果不是很理想,问题主要出在耿远身上。

    晚上吃过饭后,唐晓晨到许杰房间和其他几人一起聊天。

    正聊着,徐广明走了进来。大家都站了起来。

    见耿远不在,便问唐晓晨:“耿远不在自己房间,也不在这里,他到哪去了?”

    “耿远说到驻地附近那个小山坡上散散步。”唐晓晨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