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为期数天的大朝会终于结束,各方都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蓟城忽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喜悦中。

    这种喜悦并不强烈,伴随着相当沉稳的宁静。

    在这种沉稳的宁静中,人们似乎怀着某种默契忽略了何威与陈骞的死亡,用以感受这来之不易的安稳。

    时光好像回到了召公时期,大家都有着至高无上的贵族气质,从来没有被西面的秦国凌辱。

    但幻想永远都是幻想,人们总是要面对现实。

    打破这一切的是前方传来的战报,赵王歇派韩广率领五万大军来袭,意欲一举攻占蓟城,拿下燕国,理由是李良乱赵时,演过不曾发兵救援。

    苏启很愤怒,相当愤怒!

    秦国未灭,各地反秦势力居然就开始了自相残杀。

    到底是哪个弱智替赵王出谋划策的

    真以为燕国贫弱,可以随便欺辱吗?

    以前或许可以,但有了苏启的到来,一切就变得不明朗了。

    燕国人也很愤怒,燕赵自古没有仇怨,为何要兴无名之师,犯我疆界?

    莫不是以为项梁缠住了秦军主力,他们就可以为所欲为

    一听到消息,苏启就召集满朝文武,商议出兵反抗。

    本来大家已经同仇敌忾,所有的内部问题都已经迎刃而解。

    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打赢赵国,所有往日的苟且都会随着胜利烟消云散。

    但就在此时,发生一件极其尴尬的事。

    齐王田儋恰巧这时遣使结盟,朝野意见不一。

    田儋上位之后,也和苏启一样,遇到了内部问题。

    他虽然是齐王室后裔,但缺却身份低微,与正统的血缘关系疏远,得不到宗室的支持,急于寻找外援。

    他便想到了与他情况类似的苏启。

    听说此人能力非凡,小小年纪就能聚集一大帮人帮助他重建燕国,并且还能长时间执掌朝政,而不倾覆。

    这样的人一定明白,乱世之中,弱者只有联合起来,方能有立锥之地。

    于是他派遣心腹来到燕国,希望签订同盟国书,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地位得到了国际的认可。

    即使是老世仇燕国,也不例外。

    问题恰恰出在这里,燕国的老士族们也看出了齐王的用心,加上燕齐有世仇,集体反对与齐国同盟。

    就连一向通情达理的韩裘,迫于压力,也站到了老士族这边。

    这还得了

    苏启对齐国产的盐铁早已垂涎欲滴。

    乱世之中,铁有多重要不必多说。

    盐,可是人的,缺少盐,士兵就会面黄肌瘦,毫无战力。

    这两样,无论多少苏启都不会拒绝。

    再说,燕国贫瘠,产的铁和盐根本不足以国内使用,更别说还要扩军脱产。

    燕国贫弱,燕国贫弱。

    这样的话老士族天天挂在嘴边,怎么就不明白,贫弱,是各个方面都弱,综合国力的弱!

    不只是军队战斗力弱。

    这几天天气不好,连日下雨,令人十分烦躁。

    春雨是润人的,不是雨不好,是人不好。

    自从齐使进入蓟城以来,苏启的丞相府就被这群老士族团团围住,要求苏启不准与齐国结盟。

    多大仇?多大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