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不知何日起,烨朝京都,私底下悄悄地流传着:新政之后,女帝要削藩的小道消息。毕竟若说谁占着偌大的田地、丁口,不需要给国家交税,无疑就是各地的封王。

    更何况女帝自登帝以来,就明显的表现出对皇族宗世的不喜。先是把与她同辈,争夺过皇位的皇子屠戮殆尽。后因各种原因,将与她毫无权利争夺干系的大长公主、安乐候处死。

    又借着流民一事,消减掉福王的封邑。京城仅剩的也不过是一个残了腿的睿亲王。

    桩桩件件证明女帝对皇族宗世下手之狠厉,如今的新政又直指田地、丁口。对付封王,这是多好的机会啊,细思极恐啊!

    就是这样的毫无根据的谬论竟然越演越烈,短短数日,以至甚嚣尘上。就连朝堂上的大臣,出列询问、劝阻的事情时有发生,各封地反对、抗议的的奏折像雪花一样飞来。

    还未等的秦昭的安抚回信送回封地,便已见各封地的暴动传来,接连着附近的劝农史被打伤。重新入户安排的农田被霸占,种下的良田青苗也被踩踏拔掉的。种种的乱象纷纭而至。

    朝堂上原本销声匿迹的反对声音都重新响了起来,一半的官员跪呼于殿上,涕泗横流的恳请罢黜《新律》。天子龙颜震怒,案桌上奏折一连砸了许多大臣。

    正在女帝与朝臣焦灼之际,更坏的消息传来:以胶东王,吴王为首的封王打着‘’诛周宣,清君侧‘’的旗号集结了二十万大军,他们正在封地边境整军待发。扬言不杀掉“周宣、陆敬”等人,不废除新政,就绝不止兵。

    此时烨朝的朝堂,已经是乱成一锅粥。据前线最新的战报,胶东王,吴王已起兵向西而来,最近的城池官员虽组织兵民抵抗,但叛军势如破竹,恐怕不日被便会被攻占下来。请求增援的信件连连发来,可见前方的战局之危机。

    反对的的官员争吵不休,将封王的兵祸之乱归咎于新政,不少臣子力主废掉新政。乱哄哄一片,不知是谁忽然提议,要杀掉下周宣,陆敬等人。

    帝座上原本脸色平静,冷眼看着底下官员争吵的女帝此刻已经变了神色,一双眼睛像刀尖一样,目光凌厉地扫视着众人:“刚才的提议是哪位爱卿?”

    朝堂上顷刻安静了下来,沉寂了片刻,见一位官员出列,哆哆嗦嗦最终还是直言道:“陛下当务之急是平息战乱,封王借着“诛周宣、陆敬,清君侧”的名号起兵,臣虽不忍,但杀掉周大人,陆大人,不管是平息封王的怒火,还是打掉他们的起兵的名义,都是最为直接的办法,还请陛下三思。”

    说完便连叩三个响头,匍匐于地上不敢多言。

    见坐上的女帝脸色更加阴沉,眼神死死地盯着那个出列的官员,目光冷得让人心寒。原本还有些异动的反对官员犹豫再三,还是没敢附和。

    许久听着坐上的女帝开口:“支持新政的是朕,若是杀了周宣,陆敬等人,这些封王仍不止兵,是不是还要杀了朕给他们平息怒火。”

    严厉的声音中压不住的怒意,此话一出,所有的官员便知道坏了,此时跪地的官员已是连连哭求饶命。

    女帝已经收回来目光,再睁开的眼中杀气凌云:“因莫须之事,胶东王,吴王便趁机作乱,犹见其狼子野心。战乱危机之时,不思退敌之策,反出此毒计,离间君臣之心。还未出兵,便欲意动摇军心,此子,当诛。”

    “来人,拖出去。”当羽林卫将此人拖走后,大殿上因着垂死挣扎托留下一丝血迹,此时再无人敢出来多言。

    只听着上座的女帝威严厚重的声音响彻殿内:“传朕令,令各州驻兵就近增援,全力阻击叛军。龙骧军各分十万,向东南迎战,后日启程。”

    “退朝。”

    “是陛下。”大殿上的官员齐声应和道。

    下朝之后,众官员表面上仍像往常一样,去往六部的署衙,但回想其大殿上血腥的一幕,心底里各自有了思量。

    京城的一处府邸,听着随从带来的朝堂上的消息,上坐着的人也只是挥了挥手:“让人照顾好他的家人。”便没再多说。

    当天,龙骧军大将军,户部,兵部尚书,便被急召入宫,商量此次发兵的粮草辎重,派兵作战计划等问题。

    第三日的时候,朝堂上正式发出檄文,声讨诸王叛乱,二十万龙骧军浩浩荡荡从京都起程出发。

    接连数日朝堂的官员都是人心惶惶,由于路程遥远,龙骧军还未赶到前线,几日来不时传来前方城池失守的消息,这种未知的惶恐已让久居安逸的朝官寝食难安。

    重压之下,各种心思又死灰复燃,朝堂上反对新政的呼声又渐渐升起,原本的中立派看着形势不妙,也渐渐的倒戈向反对派,那些原本依附新政,想要投机媚上的官员也不再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