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夫人,今天盘龙寨市街上耍花灯哩。”

    丙戌年(1946年)正月的一天,湘西地方的气温虽然还不高,却是天高气爽,日丽风和。丫鬟小翠从龙门溪码头洗衣服回来,经过盘龙寨市街上,看见两个腰间系着红布的男人给每家没户发送红帖,她问寨子里的人,说是邻寨桐木寨的花灯要来盘龙寨市街上玩耍,发帖人先来报喜了。小翠揽着竹篮子回到府里,洗好的衣服都还来不及晾,就第一时间把盘龙寨要来花灯的事儿告诉大夫人王玉婉。

    “是吗?小翠。是哪个寨子里的花灯要来市街上玩耍?”大夫人王玉婉兴趣盎然地问小翠。

    “夫人,听寨子里的人说是桐木寨子里的花灯呢。”小翠欢欣地说。

    “好。龙灯舞热闹,花灯逗人笑。都好看哩。小翠,等会儿桐木寨的花灯来了,大家去观看一下哦。”王玉婉笑道。

    “好哩。”小翠应允后,出了大夫人的厢房,晾衣服去了。

    “今年的大年过得还算热闹,舞灯的寨子比往年要多得多呢。”小翠走后,王玉婉自言自语道。

    自古以来,湘西地方的山民们过大年,有舞灯闹正月的习俗。在湘西地方,山民们闹正月舞灯有四种,它们分别是龙灯、花灯、狮子灯和讨米灯。在这四种灯中,山民们最喜欢观看的要数龙灯。尤其是在龙门镇一带,山民们舞龙灯,有拿大爆竹炸龙灯的习惯。所谓的炸龙灯,就是舞灯人舞龙灯的时候,围观的山民们都纷纷点燃大爆竹和鞭炮掷向龙灯和舞龙灯的人。爆竹放得越多,舞龙灯的人兴致越高,甚至还光着上身打着赤脖让爆竹炸,以显示出他们的豪勇。当然,在炸龙灯的时候,也有出现被炸伤舞灯人的情况,但舞龙灯的山民们却是无怨无悔的。再说,这舞龙灯的村寨,一般都有百来人上路,敲锣打鼓吹号角,热闹了一方。其次,湘西地方的山民们喜欢观看的就是花灯。在湘西龙门镇一带,山民们舞花灯,不仅仅要划彩龙船,还要用旦角,小生和丑角演唱诙谐幽默逗人捧腹大笑的戏段子。在龙门镇一带,这诙谐幽默逗人捧腹大笑的戏段子又称作“阳戏”,很受山民们青睐。山民们舞狮子灯,免免强强还有几个人观看,最不受人青睐的就是有的山民舞讨米灯,这纯粹就是那些找收入的山民借龙是吉祥之物舞着去给山民们拜年获得一些大米、糍粑之类回家填饱肚腹。

    在盘龙寨一带,这一年的正月,舞灯闹正月的村寨较之往年要多一些,这并不是这些山民们一时兴起不约而同舞灯凑着热闹,而是因为在中国土地上横行了八年之久的小日本于年前的秋天被赶出了中国,人们从此扬眉吐气了,这些粗旷的湘西山民们不懂得用别的方式庆祝抗战的胜利,便用舞灯闹正月的方式来表达抗战胜利的喜悦。

    从正月初二开始,盘龙寨市街上每天都有灯来,要么是龙灯,要么就是花灯和狮子灯,偶尔也有讨米灯来凑着热闹。有时候市街上都要来几趟灯呢。

    只要市街上来灯,大夫人王玉婉都要邀上二夫人颜如玉和三夫人丁娜莎几个人观看。这几天来,盘龙寨市街具体来过多少趟灯,王玉婉也记不清楚了。

    “小翠,晾衣服呀。”这时,看门的下人急冲冲地朝着这边走过来,跟小翠打招呼。

    “嗯。趁着今儿天气好,有太阳,就多洗涮了一些脏衣服哩。”小翠笑道。

    “刚才桐木寨的向青光眼他们送来一张花灯红帖,老爷去保里了,小翠,你把红帖交给大夫人吧。”看门的下人把一张写有毛笔字的红纸帖子交给小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