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请同学们翻到数学课本的第65页,今天我们认识一种新的图形,叫做圆。”从乐会县回到儋州后,姜明偶尔到学校为学生们上课。

  姜明在儋州开府建衙后,小学也搬到了儋州。目前二年制小学共有两个班,大班29名学生是从雷州带过来的孩子,已经十三四岁年纪;小班33名学生,是肇新寨军属和百姓的孩子。在这个年代,14岁已经是可以结婚的年纪,李世民就是14岁迎娶了12岁的长孙皇后,所以大班的学生不上课的时候,都要到工厂干活。

  姜明发明活字印刷和油性墨水后,学生们已经用上新编的教材,书本还能泛着一丝淡淡的油墨香气,很多学生爱不释手,总喜欢贴在脸上闻一闻。

  “各位同学拿出铅笔和纸,先用圆规画出圆形,然后用铁尺和铅笔画出圆。”

  姜明从乐会县运来了一批石墨矿,经过选矿,品位提高到70%,然后利用石墨精矿制造铅芯。具体工序为:将石墨磨成粉,与粘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放到笔芯模具中挤压出一定规格(直径2mm左右)的铅芯,在100度左右的温度下烘干,然后放到炉窑中烧结(1000度左右),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

  铅芯的制作工艺简单,原理与烧砖差不多,跟后世相比,只是缺少机械加工设备,跟民国时期的铅笔作坊差不多。

  笔杆分成两块笔板,中间开出半圆形的凹槽,这需要靠木工加工,芯槽的直径与铅芯相适应。

  将铅芯装入芯槽中,将两笔板合起来,用胶水粘合,在夹紧状态下加热、干燥,最后让木工用刨子把笔杆刨削成圆形或六边形。用作粘合剂的胶水,可是费了姜明一翻工夫。古代没有有机胶水,没有能够把两块木板粘紧的胶水。

  最后姜明想到了动物胶,即用动物的皮、筋或鱼囊,熬制而成的胶体。方法是:将动物的皮和筋放在石灰水中浸泡、溶出脂肪和杂质,洗净后再加水煮沸,进行抽提,将抽提到的胶液进一步浓缩、干燥,便得到动物皮胶。

  动物皮胶的粘性比不过化学合成的有机胶水,用来制作铅笔勉强合格,只要小心使用,至少不会出现铅笔开裂的情况。

  姜明能想到这点,多亏了A股有家知名公司叫东阿阿胶,用驴皮经过多道工序熬出明胶,宣称可以补血养颜,产品价格年年上涨。不过姜明在研究这家公司的时候,倒是知道了动物皮胶有较强的粘性,可以用作粘结剂,是古人较早发现的天然胶水。

  姜明不想什么事都大包大揽,他在儋州找了一家制笔的小作坊,把铅笔的制作工艺告诉了叫白天佑的商人,因为他前段时间捐了三千贯钱给革命军。姜明投桃报李,约定未来三年都从白氏笔行采购铅笔和毛笔。

  毛笔非常不适合用于数学,因为数学要用到数字、公式,还会经常算错、涂改,毛笔就显得太过笨拙。没有铅笔之前,学生们上数学课都是用炭笔,现在全部用上了铅笔。另外毛笔的成本较高,不但墨水的使用量大,也不好保养,而一枝铅笔可以用1学期甚至更长。

  实际上姜明还在研制钢笔,现在有了黄铜和车床,制造笔管和笔尖的材料和技术得以解决,动物皮胶可以制成墨囊,钢笔的制造并不困难,只是价格会比较贵。

  站在讲台上,姜明继续道:“刚才讲了圆的周长和直径,而周长除以直径是一个固定的值,叫做圆周率,可以用pai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