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离开丝坊,上官羽就在自家宅院内建起了一间小小的丝坊,广收学徒。他更是将父亲传授的蚕丝技艺,记录成册,以便学徒反复研习。

    与以往的一师一徒,言传身教的模式相比,他这样广收门徒,共同学艺,共同研究的方式,效率极高。短短数年,上官丝坊便在白城小有名气。慕名前来的学徒,更是快把门槛儿都挤破了。

    上官羽是个有心之人。每年的“斗丝大赛”,他都会鼓励学徒参赛,不求名次,但求开拓眼界。报名费由他出,而获胜奖励全归学徒所有。他本人,也是年年到场观赛。看到精妙之处,就会记录在本,回到丝坊与学徒们共同研究。正是这种业精于勤,敏而好学的精神,推动着上官丝坊向前发展。

    上官羽有子三人:长子,上官伯;长女,上官二娘;次子,上官叔。

    上官伯与上官叔,身为男子,自然是子承父业。每日除了学文识字,就是跟着上官羽在丝坊帮忙。上官二娘,便跟着母亲,在家学习女红。二娘对于纺织颇感兴趣,十五岁时,在一次偶然间,见到一幅缂丝名画。南宋缂丝名家朱克柔缂织的《莲塘乳鸭图》。

    莲花盛开的池塘中,游戏争食的母鸭居于画中。岸边的白鹭和翠鸟与之相映成趣,蜻蜓飞舞,草虫唧唧。游禽、飞鸟、草虫、花卉等自然生态和奇山怪石、潺潺流水等自然景色,浑然结合在一起,可谓是巧夺天工,精湛绝伦。画幅极大,色彩丰富,丝缕细密适宜,层次分明,堪称缂丝画中的杰作。

    二娘对于这门技艺心驰神往,立刻回家跪求父母,允许女儿拜师学艺。上官羽在厅内来回踱步,反复思量半宿。忽然灵光一现,答应了女儿的请求。上官羽请来好友,将爱女拜师一事托付于此。此人几番周折,终于打听到明代缂丝大家王隐先生的后人。软磨硬泡之后,终于将此事办妥,二娘顺利入门学艺。

    缂丝,不同于刺绣和织锦。其实并非真的用刀来雕刻,而是一种以生蚕丝为经线,彩色熟丝为纬线,通经回纬的方法织成的平纹织物。纬丝按照预先描绘的图案,各色纬丝仅于图案花纹需要处,与经丝交织不贯通全幅。多把小梭子,按照图案色彩分别挖织,使织物上花纹与素地,色与色之间呈现一些断痕,类似刀刻的形象,这就是所谓“通经断纬“的织法。人们形容缂丝“承空观之如雕镂之像”,大是如此!

    二娘学艺数年,技法娴熟,略有小成,更与王家少主日久生情。不日,便与少主成婚。

    婚后不久,上官羽略施计谋,便闹得王家分崩离析。二娘只好带着孩子,领着丈夫,投奔上官羽而来。上官羽半推半就,勉强答应他们回府暂住,可谁也不知,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未完待续)(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