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阙青蓝山寺

    平静过了两日,便有常侍来请中然赴宴,推辞不过,只得随着来了披绮殿中,歌舞丝竹,戚王和王后高高在上,雍容和贵,笑语动人,中然却越发觉得心寒,只坐了片刻,也不和众人周旋,便告退出了殿。

    中然在回廊中穿行,听得远近宫殿,笑语盈盈,偌大皇宫,竟没个安静的去处,亲自去御马房牵了马,骑马出了北直门,奔驰许久,风动衣襟,心里的郁气才渐渐淡了些。

    夜里无人,便纵马沿御行街一路向城外奔去,及到城门,已是后夜,摘了腰牌,守城兵卒不敢阻拦,急忙开城门放中然出了城。

    帝台环山,出了城门便隐见山影如剪,依稀如龙蟠卧。

    中然骑马上了山道,只见清辉如瀑,寂静明亮的反而让人恍惚,在山道上走走停停,及至天边现出些淡红才似回过神来,他一夜未睡,也不觉如何困倦,漫无目的,见山腰上一家小小茶店灯火依稀,便走过去。

    店家未料这么早便有人来,不禁唬了一跳,又见中然锦衣玉颜,便心知必是官家了,小心招呼中然坐下,上了茶,又叫自家女儿去照料中然的马。

    那小姑娘显然是刚刚睡醒,揉着眼睛,嘴里呷呷的,布衣小髻,天真娇憨,中然看她提了桶摇摇晃晃的走出去,又提了桶摇摇晃晃的走进来。

    而那在宫中众星捧月般的良驹常常是会不给御马监的面子掀蹄子的,此刻却乖顺的很,低头饮水,任那小姑娘好奇的东摸摸西捏捏的,也开始蹭头蹭脑的,亲热的很,中然看着便觉着可爱。

    天渐渐亮了,山道上也热闹起来,只是片刻,便有几队车马经过,其中有些骅骝油壁,不似寻常人家,中然便问道:“这山道上总是这般热闹吗?”

    “公子您不知吗?”店家奇道,“今儿是春朝庙会啊,各家各户都去青蓝寺烧香祈福呢。”

    中然才恍然惊觉,今儿竟是三月初二了,自己整日关在王府中竟连日子都忘了,难怪昨夜宫中处处热闹。

    虽是不知,既凑巧来了,可见莫大佛缘,不得不上山一拜了。

    又见一列车队停在茶店前,一个侍从下马对店家道:“店家,拿两个干净的茶盏,沏两杯好茶,是我们家小小姐口渴了,不许拿那些粗糙的茶具来含糊。”

    店家应了一声去了,中然坐了一会,便叫了那小姑娘过来,解下腰间一个翠玉双鱼小坠,莹然在手,笑问可否用这坠子抵了茶钱,小姑娘涨红了脸,明显动心又不敢接,只盯着那个小坠子看,中然动了坏心,作势收回,那小姑娘忙接了,然后转身就跑,中然不觉笑出声来。

    出了茶店刚欲上马,忽然便听身后一个稚嫩悦耳的声音道:“娘,那个小鱼坠子好好看,冰儿也想要。”

    中然听得,不由好笑,回身只见马车上一只玉手掀开翠绿阮烟罗的车帘,车帘半卷,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依偎在一个女子怀中,侬软撒娇,女子笑道:“冰儿乖,那是人家的东西,不许胡闹,一会去庙会会有许多好玩的,娘再给你买——”

    女子的声音戛然而止,怔怔的看着转过身的中然,小姑娘奇怪的唤道:“娘——”

    女子不理,小姑娘小嘴一瘪,道:“冰儿也想要那个小鱼嘛——”

    似要哭闹,然女子只不语,似有凝噎,小姑娘不由委屈,终于哇的一声哭出来。

    女子放才醒神,道:“冰儿乖,不许哭——”

    然而声音微颤,有如哽咽,中然有些微不知所措,茶店中的小女孩正跑来跑去的招呼客人,听见哭声寻出来,咯咯一笑,极其天真烂漫,平淡的小脸看去便是好看了,小女孩跑过去笑道:“小妹妹别哭,这个小鱼有两个,我们一人一个好不好?”

    小姑娘破涕一笑,同是小孩子,最好相熟相处,只一会,两人便笑嘻嘻的玩闹到一处。

    女子却仍是看着中然,终于掀开车帘下了车,山道茶店中见到女子的人都不禁呆了,这样容颜淡雅的美人,秋水如泓,动人之心,女子对中然弯身一拜:“博王殿下近来可好?”

    中然看了那女子片刻,似是恍然认出,回礼笑道:“在下很好,韩夫人可好?”

    韩夫人闻言却瞬间红了眼睛,盈盈欲滴。

    “不知夫人唤住,有何赐教——”

    只是短短一句话未完,韩夫人这边竟然是已经转身又上了马车,然而一只手掀着帘子,迟迟不肯放下车帘,只定定的看着中然。

    中然似是莫名所以,不解却平淡的看着韩夫人,韩夫人眼中悲伤如碎光又闪过恨意,终于放下车帘,吩咐车夫赶路。

    两个小女孩依依不舍,那茶店小女孩还不由追出十几步,和那小姑娘喊着说话。

    车马远走,车上韩夫人早已是泪如雨下,她未嫁前是礼部尚书张成勋幼女,闺名筠若,书香世家,就是熏也熏得一身才气,画一手幽篁,骨韵奇绝,为人又有些豪气,不拘闺阁之中,五年前画一幅幽篁,挂于陶然楼上,自是帝台才子争相追捧倾慕,而那一日隔着帘子却见有人在画旁提了一首诗:

    净水菩提心,修芊佛化成。

    一片潇湘月,非是此竹孙。

    这等盛赞,赞到连月下潇湘女神的水竹都不及这画上青竹,毫无小儿女涕泣的痴嗔,不缠红尘,不沽虚名。

    那时筠若心中狂喜,这人只从画中便识得她的心性和向往,这便是知音吧?

    按着胸口的心跳,提笔作诗回谢,也顾不得矜持,诗中求画,也求见。

    那时正是八月,中然便又画了一幅桂花,庭中月如水,月下画桂花,情不自禁便在画上题诗:

    月中寻桂子,天香月下闻。

    两下一般开,不教一处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