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写一写小时候的第一次演出吧

    其实也不是第一次演出,早在这次演出之前,已经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上演出过很多次了。

    那是一次牡丹花会。

    如果我没有记错,那次大概有一百多个古筝一起演出吧。

    大概是因为从小学琴的缘故,那一次,没有经历什么不得不的竞争,自然而然被分配在录音组、首发阵容里。

    当年,我也只是一个才几岁的小孩子。

    小时候,大大小小的演出,总是不断的。

    我爸我妈并不阻止我参与,反正都是学校内部的学生演出,就只是上去弹一两个曲子而已。

    并不存在抛头露面或者担心被不好的人看见,这样的顾虑。

    那个年代的小孩子都那样,也没什么怕被看到的。那个年代并不存在现在的舆论陷阱,从来也不担心被看到之后就会被构陷。

    没有这样的事。

    所有的报道都是正面向上的,没有现在社会上的那些事。我现在其实并不害怕被看到,相反,我其实很想往上走,但是经历过一些事之后,我对于被看到,其实深感惶恐。我很害怕经历过的事会再次发生,而我无力自保!

    我很想向上走,但是我做不到,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障碍挡在那里,我一步也动不了。

    关于我学琴,在我小时候刚学琴第一次出成绩的时候,我爸甚至为我专门写过一篇文,发表在我家那个城市当地的报纸上。

    这个专业的确是我自己选的,我爸给予我绝对的支持和帮助。

    我爸从来也没有因为我想学琴就不高兴或者反对我,一直给予我所能给予的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在后来,遇到一些事的时候,在我练琴练到手指出血流脓、练到手肿也必须坚持的时候,是我爸的殷切期望给我无限坚持下去的动力和勇气。

    从小的每一次上课,都是我爸背了琴送我去上课的。

    在那个年代的那个城市里,很难想象一个壮汉一只手拉着不到半人大小的女儿,背着比女儿加女儿还高的琴,每个星期一次两次,风雨无阻的送女儿去上课。

    后来,我渐渐懂事,对我爸只有感恩和歉意。我这辈子遇见的好人只有那么一两个,深感歉意的也只有那么一两个,我爸是其中一个。

    我小时候的第一次演出,是在我们学校的操场上。

    在正式演出之前,我们在教室里和小礼堂里已经彩排过很多次。

    在小礼堂的小舞台上演出过。

    当然,小礼堂的小舞台的音效和室外是完全不一样的。而我当年那么小,我哪里懂这些?

    学校内部的活动,参与者只有同学,观众只有老师、同学和其他同学的家长。

    环境很单纯,于是,我从来也就没有什么憷场的压力。我没有憷场这个概念。

    我没有关于自己憷场的记忆,一次也没有。甚至如果曲子长一点,我还会抬头看看台下,看看听我弹琴的人们,他们的反应,对我来说,欣赏他们的神情,其实是我作为观众在观看别人看不到的场景。对于我来说,不是憷场,而是欣赏。

    而这样的场景,只有在台上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不在台上,也看不到。

    也许是因为小时候就是逢场就上去弹琴的缘故吧。

    给我的印象其实是这样的,他们都不懂,那就弹给他们知道,古筝这个东西是这样的,古筝是很好听的。

    既然他们都不懂,那我有什么可怕的?

    我怕什么?

    关于小时候的第一次演出,我的记忆并不清晰。

    只是因为当时年纪太小了,对于我来说,去弹琴,跟平时上学有什么不一样的呢?

    大概是因为当年的确很少人知道什么是古筝吧。

    我的记忆是这样的,甚至没有人知道古筝怎么摆放,我上去的时候还要自己去调整琴和琴架,然后我还没弹完周围就没什么声音了,等我闷着头弹完抬起头的时候,我看到全都是不知道怎么形容的眼睛,然后哗啦哗啦大家都在鼓掌。

    惊讶?惊喜?惊叹?

    我反正那么小,我反正不知道那是什么。

    总之就是上去弹了个曲子,弹完就下来,对于我来说,我甚至不知道要把琴抱下来。

    再后来,我听到一个同学的冷笑话:原来是琴啊,我还以为是一块木头!

    小孩子对于成长的记忆,是很模糊的。

    日复一日,上学放学写作业练琴。

    每一天跟每一天也都没什么不一样。

    还有一个相同,就是别人写完作业就可以出去玩,而我写完作业只能练琴。

    跟别人不一样,却跟自己的每一天都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