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夕岚:“你应该已经做好了准备,那你现在还有什么烦心的?”

    “有件事太过蹊跷。”萧含章放下笔,拿过帕子擦手。

    夕岚也站了起来,正好到了吃午饭的时辰,她挪到了餐桌旁,“什么事?”

    萧含章也坐过来准备吃饭,“三弟一直都在工部任闲职,近日却被委派到灵州建造赈灾水渠。”

    “你是觉得他们会在赈灾款上做手脚?”夕岚顺着萧含章的思路回话,心里想的却是另一件事:

    在上一世,那得是几年后,萧含清的确会被派去灵州修水渠,为了预防旱灾。夕岚记得,他这一去得有两年功夫,当时,赵婉儿刚刚有了身孕,孩子生了了他才回来。

    皇上是想以三房为突破口,整垮昱王府。

    但,真正给昱王府带来麻烦的,不是修水渠的事情,三弟本分,他没有动赈灾修水渠的钱一分一毫,不仅如此,还修了水库。

    而且,他不仅加班加点,赶在汛期之前修好水渠水库,还一直没回来,就是为了等到汛期来的时候,检查水库是否存水,又等到秋日干旱时查看水渠引水情况。

    为此,灵州人民感谢萧含清,还送了万民书,感恩皇恩浩荡。

    萧含清在这点上拎得很清,万民书只字未提萧含清,只道皇上的功德,为他们修水渠、建水库。

    同万民书呈到皇上面前的,还有一簇金灿灿的稻谷。

    “三弟知道厉害关系,你大可放心。”

    萧含章:“我担心的不是三弟。”

    饭菜上来了,夕岚夹了一块排骨啃了一口,然后道,“我却觉得三弟做事太稳妥了。”

    “此话怎讲?”

    萧含章没有动筷,他仍坚持食不言寝不语,虽然他不再要求夕岚,因为她现在有孕,饿了不吃难受,但自己破不了界。

    夕岚咽了口饭,道,“三弟把事做得太稳妥,皇上挑不出毛病,就会想办法从别的地方找错处,找的错处可能更大,更难以处理,不如,让三弟留一点错,让皇上揪住。”

    萧含章沉吟片刻道,“你是说是弱?”

    “对呀!”夕岚与萧含章成为同盟后,还挺喜欢和他说话,一点就通。

    她不想再出现上一世的麻烦事:

    上一世,修水利的事情没有被抓住错处,皇上哪里肯善罢甘休,正好在挖水库的时候,发现附近有一处铜矿。

    皇上灵机一动,就让萧含清挖矿的事情,说是升了官品,要重用他,实则最后却出了私铸铜币的案子,把整个昱王府差点搭进去。

    三弟的事情有了打算后,萧含章开始吃饭,夕岚也没有再说话,直到吃完饭喝茶时,夕岚才又挑起话题。

    夕岚:“我前两天无聊,翻出一本书挺有意思的。”

    为了减少麻烦,她特意找了个合适的理由,像是随意地跟萧含章拉着家常。

    “原来,灵州那个地方是块宝地,传说,当年有个穷秀才赶考,路上一个铜板都没有,眼看就要饿死了,他掘地准备把自己埋了,躺进坑里后,有位神仙经过,看他命不该绝,赐了他钱财,一觉醒来,他竟然发现土里有铜子儿,救了他的命。后来,他被派到灵州上任,就把府邸建在了他挖坑的地方,当地老百姓说,大晚上的总能听见他府里哗啦啦掉铜板雨的声音。”

    夕岚临时起意编这段故事太辛苦,她饮了一大碗水,缓解口干舌燥的感觉。

    才看向萧含章,等他的回应。萧含章回给她的出乎意料不是一个莫名其妙的表情,而是在若有所思。

    “据典籍,灵州曾开采过铁矿,铁矿有时与铜矿相伴而生。”

    夕岚听见萧含章的话,微微点头,心里喜道:果真孺子可教,一点就通。

    萧含章没有注意到夕岚微末的表情变化,继续说道,“虽为神志怪谈,也并非毫无道理。穷秀才应该是挖到了铜矿石。”

    “铜矿?!”夕岚显得非常激动,“如果三弟挖水渠的时候挖出了铜矿,岂不是又立了一大功。那样的话,也没有错都不是问题了。”

    萧含章的表情没有跟着夕岚高兴,反而忧心起来,“如果真是这样,对他,对昱王府,恐怕更不是什么好事。”

    “那怎么办?不然不要让三弟去灵州了。”夕岚这次是真的有点焦急。

    萧含章安慰她道:“现在,他必须要去。不仅要去,修水利的事情要做得漂亮,还要发现铜矿,拿到管理铜矿的差事。”

    “为什么!”夕岚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事情朝着上一世的模样发生。

    萧含章怕夕岚着急动了胎气,遂把自己的全部计划和盘托出:“既然已经知道可能发生的事情,便可做好准备。就如你所说,总要被挑错漏,不如挑这一处。”

    这年春节宫宴,萧含章独自一人去了参加的。上一次,他背负的太多,需要顾忌的也太多。

    但现在,他只在乎自己的家人,在乎夕岚。既然选择要与皇上正面交锋,就不必如此事事忍让、忍耐。

    夕岚的肚子越来越大,但她已经不敢那样发懒,她怕把孩子养得太大不好生产。

    除了嘴馋吃些东西,到了饭点,她已经吃得很少,甜点也很少吃,每日早饭、晚饭前后都要在院子里转转。

    萧含章的时间貌似也变宽裕了许多,每次都会陪着她。

    梅花又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