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韩言身上的伤口也慢慢的开始结了痂。

    一军之将,总不能日日在外逗留。即使他有原主“韩魔头”的名头也不行,不日他就要离去了。

    和南瑾大夫相处的时间每多一刻,他就多喜欢她一分。他已经不记得喜欢初恋南瑾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喜欢这位南瑾大夫。

    临走之时,韩言牵着马看着南瑾。对她说,我还会回来的。

    南瑾并不知道韩言的内心所想,自然就没有理会这句话。她每天还有很多事要忙,采药做药看病,哪有那么多的闲暇时光。

    韩言一走,南瑾立马投入了自己的工作中,忙的不亦乐乎。直到晚上临睡前,才想起了韩言。

    迎着烛光,南瑾将韩言送给她的那盒口脂拿了出来。乡野之处,不需要盛装打扮,这盒口脂算是浪费了。

    南瑾将盒盖打开了,吸了一口玫瑰花香。天然的就是比现代那些化工产品好闻呀!

    咦,盖子里面还有字。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这词好熟悉呀,南瑾想着。她在现代似乎读过,记得好像是位宋代的女子写的。

    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历史上从来都没有过这样一个国家,一个朝代。可是,它的文化和知识又和中国好像。她究竟来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南瑾实在想不明白,子谦带给她的熟悉感,韩言那一模一样的相貌,还有自己,这些仿佛都在告诉南瑾答案。只是,她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管怎么样,时间还是在向前走。子谦也要进入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了。

    金秋十月,天山县和往年一样举办了县试。不一样的是,大南国历史上最小的才子将从这里启航。

    对于子谦的科举考试,南瑾并没有去看。听说一共要考五场,好在不用过夜。不然,子谦这么小的年纪恐怕受不住。

    参加科举考试,恐怕大多数人都会紧张吧!但是,子谦内心一点都不怵,他又不是一个真正的小孩子。

    任谁也想不到,一个七岁稚儿的身体里藏着一个六七十的年老灵魂。他本是二十一世纪的一位大文豪,同样也是南瑾的亲爷爷。

    原本家里的孩子一个个都从事科研,没有一个对古代文学感兴趣的,他是苦恼至极,都已经不抱希望了。谁知道,有一天,会看到她的孙女拿着《黄帝内经》读的津津有味。

    这可就惊喜了,她们就交谈了起来,渐渐成了忘年交。他从南瑾那里学到了很多新奇的想法,南瑾也从他那里更全面的理解了中医知识。

    他一把年纪了,还来赶这全真世界的新潮。一是他爱玩,全真世界相当于换了一种身份生活,这更像个大冒险,他喜欢挑战。

    二呢,是顺便看顾一下不明事实真相的南瑾。不过,她都是个成年人了,有自己的想法。不管是作为爷爷还是朋友,他都不会管太多,这是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