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片刻,官差查验完毕,押了两个倒霉蛋,自来路而去。

    见官差走远,赵子明赶忙放下扫帚,跑上前向老乞丐询问,老乞丐也没隐瞒,告诉赵子明,官差见赵子明服饰怪异,问他赵子明是不是南堂的杂役,老乞丐自然顺口就说,赵子明一直在此洒扫,确是南堂杂役。赵子明听罢再三道谢,并拿出一枚一元硬币酬谢老乞丐不提。

    原本赵子明还打算拿自身携带的人民币、矿泉水瓶子等物件,去当铺换银子,经此一事,不由暗叹能够混入城中也是运气,至于拿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物件去换银子,自是不敢了,反正,根据情节发展汤若望进京也就不出这几天了(汤若望本名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系明末清初耶稣会在华传教士,于公元一六二三年一月二十五日由澳门来到北京,本书因情节需要,将汤若望进京时间后延一年),暂且再将就几日罢了。

    到了正月二十八日这天,汤若望如约而至了(这是必须的)。此时,及近申时,粥棚已开始舍粥,饥民、乞丐等围绕粥棚熙熙攘攘,颇为拥挤。汤若望遥见此情景,于是翻身下驴,将健驴交于脚夫,自己则徒步向南堂走来。

    行止间,突然迎上来一名年轻男子(就是赵子明),男子来到汤若望面前躬身行礼,问道:“请问阁下是汤若望神父吗?”

    汤若望闻言一愣,即刻回礼并问道:“在下汤若望,不知公子有何指教。”

    随即仔细打量眼前男子,一看之下心下也颇为诧异(搁谁都诧异,就赵子明那一身行头,外头又套了件罩衣,大家想象吧)。

    正当汤若望满心狐疑之际,那男子开口道:“汤神父,在下赵子明,早年一直在南洋谋生,得知神父近日进京,特在此等候多时,实有一件趣物请神父鉴赏。”

    随之,赵子明从身后背包内,取出一透明小瓶(矿泉水瓶子)递了上来。

    汤若望浑浑噩噩间接过小瓶,入手重量颇轻,完全出乎意料,愕然间拿捏不稳,竟致小瓶跌落在地,只见小瓶弹跳两下,竟然丝毫无损!汤若望被这个意外雷的头脑有些短路,一惊之下,赶忙收敛心神,捡起小瓶递还给赵子明,并说道:“公子,这里非谈话之所,可愿随我到堂内一叙。”

    “汤神父,在下祖居南洋,家父家母乃耶稣信徒,此次前来大明本为寻祖探亲,怎料,大海之中,路途艰辛,不幸遭遇巨浪,溺水者无算,船队星散。蒙上帝庇佑,在下得以幸免,后随幸存船只行至大沽,多方探听方得知京师南堂乃我教传播福音之所在,这才辗转至此。在下早年也曾修习天文、格物等学科,我教在大明传播,自是少不得以此类学识和大明士绅交流,在下盼以此技为上帝福音广布效力,望神父给予收留。”言罢赵子明居然挤出了几滴眼泪。

    “天堂之门为众生敞开,教友既然有志推广福音,实践自身救赎,那就暂且在此修持吧。”

    对于赵子明的说辞,汤若望半信半疑,不过,也就是多个吃饭的,耶稣会作为天主教最主要的修会之一,多张嘴的支出,自是不在话下,最不济,就算养个杂役呗,反正也没什么损失。

    接下来,南堂众修士、神父,为初次来到大明京师的汤若望,举行了简单的欢迎宴会,赵子明则无耻的紧跟汤若望混上了餐桌。赵子明这几日一直在南堂混粥喝,南堂众人里自然有人见过,但看到赵子明和汤神父相识,却也不便询问,只是在心中暗暗纳罕。餐后,汤若望旅途劳顿,早早回房休息,赵子明也在杂役的安排下,来到一处小舍住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赵子明被尿憋醒,再看天色已大亮。尼玛,不会没早饭了吧。出恭、洗漱、着装来到大厅,看到汤若望正在大门外和两名中年士人交谈,赵子明准备迅速穿过大厅前往餐厅。

    “赵教友,请稍等,给你介绍二位教友。”汤若望微笑着向赵子明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