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千余年前,汪达尔人攻破了罗马城,掠夺了大批的宝藏。

    千余年后,利比亚仅存的汪达尔人、那个曾经辉煌一时王朝的后裔,却主动要归还曾经属于古罗马帝国的宝藏。

    三天后,当意大利迁到班加西的大使馆接到这样一个消息后。从班加西到罗马城,两国的高层都为之震动来。

    利比亚方面,贾利勒得知当初罗马帝国未曾开启、意大利侵略没能打开的汪达尔王陵被打开了,而且从里面搬出了很大一批宝藏后。

    他第一时间召集了一次过渡委员会最高会议,商讨是否由过渡委员会出面,将那些宝藏“国有化”。

    贾利勒的目的很简单、很明确,他是想要夺走人口少、力量弱,汪达尔人手中的宝藏。然后取代马布鲁克,亲自去和意大利人商讨,展开“文物换经援、文物换军援、文物换政援”的谈判。

    得知贾利勒的想法以后,过渡委员会中很快便争执起来,那些过渡委员会的大佬们分成了三种不同意见的派系。

    第一个派系,是以内务委员会为主的。他们的意见是不要去将那些宝藏“国有化”,避免引起刚刚在王陵打了一场胜仗,有中国老兵支持的汪达尔人不满。

    中国老兵与那些汪达尔在宝藏处理上已达成了利益共同体,万一将那些宝藏“国有化”,中国老兵必然不会坐视不理。

    一旦中国老兵站出来帮助马布鲁克,那么首先是中国大使不会置之不顾。接着还会有来自意大利、LRRC、欧盟和北约,甚至会有来自联合国的强大压力。

    为了那些宝藏去得罪中国、得罪意大利,甚至得罪众多国际组织。那是得不偿失的,是多少宝藏都很难再修复的损失。

    内务派的意见是发布禁令,禁止马布鲁克用宝藏去与意大利人进行交易。待彻底打败卡扎菲,稳定政权以后再去考虑如何处置那些宝物。

    第二个派系,是以经济事务部分为主的。他们的意见是宝藏既然在利比亚的领土上,无论国际社会怎样,都理所应当将之“国有化”。

    得到那些据说价值数十亿、甚至上百亿价值的王陵宝藏,过渡委员会才能够拥有更多的资金去购买更多的武器对抗卡扎菲的反攻。

    有了更多钱去进行军购,来自各方的压力自然会因为利益被淡化,不会出现内务委员会所说的那种困境。

    对中国文化颇有研究的一位经济事务部成员,还在最后引用了一句中国古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来总结了经济事务部的意见。

    前两个派系表态之后,最后一个派系的代表、执行局的负责人吉卜利勒很聪明。

    他将前两派系意见加以融合,他提出了第三种建议:宝藏部分“国有化”,执行局介入、参与到归还文物的交易中去。以温和的手段介入,为过渡委员会获得那些宝藏的至少两成利益。

    这样一来,既能执行来自内务派的“文物换经援、文物换军援、文物换政援”,又可以实现经济派“国家利益至上”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