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枪口虽然指着那群俘虏兵,但段勇先说出的话表达出了对那些俘虏兵已算得上是仁至义尽、最好的出路。

    要么乖乖地做劳改犯,总比直接被处死强。要么加入到暂编营的队伍中来,成为“蓝鸢尾”小组领导下,接下去坚守金色港湾的士兵。

    没有死路,都是生路。

    面对这样两条生路,虽然都有“强人所难”的成分。那些俘虏兵原本抵触、抗拒的情绪和想法迅速被击溃。

    很快地、在段勇先讲话完毕,一屁股坐到那半截铁桶上,静静地看着那群俘虏兵时。俘虏兵的人群里开始争执起来,并且很快变成了争吵。

    多数的俘虏兵想要坚守军人的信条,宁可战死、也不就此乖乖地去做劳改犯。

    没有哪一个真正的军人,心甘情愿地在被俘虏后,仍然去给人当牛做马、任由曾经的敌人驱使和摆布。

    对于那些人,段勇先很欣赏。欣赏他们仍然具有军人该有的素质、欣赏他们还能被视作军人,更欣赏他们的志气、骨气与坚持信念的军人本色。

    人群中有人要坚守军人本色和信条,自然也会有一些人会有另外的想法。

    那些人看清了时势,此时班加西以西的战场上,卡扎菲的军队正在步步紧逼。

    而过渡委的军队呢?在一群外国人的指挥下,虽然几次阻截了卡扎菲和他儿子们的进攻。

    事实上却是以很多、很多利比亚军人的生命作为低价,为那群指挥着军队的外国人换取他们想要的功名利禄。

    对于这一点,那些睁开了眼,懂的透过表面看本质的人则看清楚了。

    这一切,就是那群外国人在拿利比亚士兵当炮灰。这一切,即便取得最后的胜利,也会与他们之中很多人不再有任何直接关系,更不要说是胜利后去分享胜利的果实。

    中国人李穗斌是过渡委的经贸总顾问,“蓝鸢尾”那三个人又是从意大利来到这里、从欧盟和北约那里得到外交授权的人。

    无论是李穗斌,还是“蓝鸢尾”的三个中国人。在政治立场上至少都是支持贾利勒主席,站位在过渡委一面的。

    那些睁开眼、看透事情本质的人有他们的主张,那就是即便变成李穗斌的私人武装,未来也还是有机会重新回到国民军中去为自己正名的。

    而且得到中国人的支持和帮助,未来取得胜利后,他们可能会分享到的胜利果实,甚至会比现在跟随那群只想着把他们当炮灰的外国人要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