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大唐、长安、皇宫,入夜已有一个时辰!

  一座宫殿内,一张长桌前,李世民正屈膝跪坐在桌案前,就着昏黄的烛火批阅着奏折。

  大唐初定,百姓艰难,去年肃清朝堂,还不待安稳些,颉利可汗就率军直逼距离长安只有四十里的渭水,屈辱的签下渭水之盟。

  今年,总算安定点,却也是百废待兴。

  他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生怕有一丝错误,再次让刚刚平定下来的天下,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甚至为了减少消耗,点灯都只敢点一盏。

  “陛下,该歇息了。”

  一个侍候在李世民身边的太监提醒道。

  李世民揉了揉酸涩的眼睛,说:“无碍!”

  烛火太暗,阅读奏折耗尽了目力。

  “陛下,添几盏灯吧。”

  李世民轻轻摇了摇头,感叹说:“我尚且有灯,天下黎民有多少连灯都点不起!”

  “陛下仁德。”

  殿内再次安静了下来。

  大治之世也只有像李世民这样,坐拥天下却还严以律己、兢兢业业、心怀仁德的明君才可以开创的!

  这也是万舍哪怕被流放三千里,也不造反的原因。

  若只是为了坐拥天下、尽享全力、富贵,那这天下,也做不长久。

  若是为了百姓安康成就大治之世,万舍自认为有许多办法让百姓富足,可他不认为自己能管理好整个天下。

  人不是机器,有各种各样性格、思维,必须把每一个人放到该放的位置上,以不同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才能让人兢兢业业的做事,不至于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敷衍了事。

  若没有下面的人配合,就算皇帝有滔天之能,也无法实现长治久安!

  一根蜡烛已经燃尽,太监连忙拿来一盏,将其替换下去。

  李世民沉浸在奏折之中,丝毫没有察觉。

  “砰、咣当!”

  一声巨响,打破了殿内的平静。

  李世民手一抖,披红的毛笔掉在了奏折之上。

  “保护陛下!”

  屋内太监、宫女一窝蜂的挤到李世民周围。

  “砰!”

  “捉拿刺客!”

  殿门被侍卫粗暴的撞开。

  片刻之间,殿内烛火尽数被点燃,灯火通明!

  众人定眼一看,长桌前面多了一块木板。

  一侍卫在殿内里里外外、仔仔细细检查一遍后,说:“启禀陛下,未发现危险。”

  李世民紧蹙着眉头,思索片刻说:“检查房梁之上有无痕迹!”

  “是!”

  侍卫领命。几人火速搭起人梯,顷刻之间已经上到房梁之上,又递上一盏烛火。

  一侍卫细细检查一番后,说:“陛下,灰尘薄厚均匀,无任何痕迹。”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下来吧。”

  侍卫领命,火速下来。

  李世民说:“无需惊慌,此事不可外传!”

  众侍卫领命,退出殿外。

  殿内,李世民看着突如其来的木板,心绪不宁。房梁之上没有任何痕迹,这木板如何在内外守卫森严的情况下,掉到自己的面前?

  莫非是鬼神所为?

  随即又哑然失笑,与其信鬼神之说,不如信此乃居心叵测之人所为。

  心里不禁感叹:多事之秋啊,此事传出去,不知又要生出多少风言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