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一行人不多作停留,把火用水烧了,再用泥给埋埋,免得没灭干净引起山火。赶紧的就抬了野猪往山下去,狗子一边走还一边委屈:“这鱼可是我们辛辛苦苦烤的,咋一条都落不到嘴里呢?”十分想不通。

    一路走走停停,等彻底出了林子,天已经彻底黑下来了。

    回到村里,全村人都惊动了,进山向来多则七八天,少则三四天,少有当天来回的。

    这到底是有收获,还是没收获?

    这没收获就不开心了,没肉换粮要挨到秋收,这日子可不好熬!

    这要有收获了,也未必是件好事儿!为啥这么说呢,这当天去就有了收获回来,这代表什么?这代表林子里的野物太多了,所以一进去就有了收获。

    按理说有了收获应该高兴的,但村里人除了小娃子高兴得满村闹腾外,倒也没几个真正开心的。

    野物太多,这林子里吃的肯定就不够,到时候不得出来祸害庄稼呀?以前都是进到深山里头才有大收获的,今儿个倒是一进去就有了,这事儿可就麻烦了!

    这老村长今年七十四了,是张老二的小爷爷,柱着拐杖颤颤巍巍的,瞧着一地的野猪,又是喜悦又是犯愁:“大嘴呀,看来你得跟大毛抽空去县里问问,能不能让兵团组织人进山一趟,好歹把大动物给打掉些,免得出来祸害庄稼!”

    张大毛是张老二的远房堂叔,也是村里的支书,今年五十三岁了,爹娘早早没了,全靠族里头拉扯大的,连媳妇儿也是张家长辈们给凑份子讨的。但他为人厚实,还挺机灵,人缘儿又好,当年选村长的时候,就选了他了,张家其它人,小的跟他关系好,老的又是看着他长大的,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自然也不可能有意见,这支书一干就是十几年。

    张狗子是老村长的大孙子,按理说这事儿肯定得带上他,但老村长话里却半点儿没提。想来也是很清楚自家孙子的德性,提了有啥用?跟着去还不够丢人的呢!

    张老二听了就赶紧应:“成,四二爷您放心,明天儿我就跟毛叔进县里换粮,到时候再顺便去兵团找找周团长。”这打了野猪,要换粮肯定得去公社了。毕竟山里的动物都出来了,还得指望着兵团出动呢。这动了兵团了,公社的领导还能不知道他们村进了山吗?进了山能没点儿收获?这有了肉不先紧着公社,反倒拿出去换了,这让领导们咋想?回头好事儿还能念着他们队儿吗?

    所以就算换公社比黑市要吃些亏,那还是得换。孰轻孰重张老二分得很清楚,有时候吃亏才是占便宜。至于兵团那边,只要跟着进了山,到时候能少得了野味儿打吗?野味儿打了他们不可能没份儿的,缺不了肉吃能不乐意?这几头野猪完全不算什么。

    第二天张老二就拉了野猪去公社了,那头被小子们祸祸得身上窟窿眼儿到处都是的大野猪,就留下给村里人分了,老村长主持着分肉,不能有不公平的事儿。

    村里要分肉了,家家户户都跟过大年似的,回屋拿了盆儿都往大食堂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