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理想的境地

    靠智慧去柔和、靠才能去实现

    靠勇气、靠心地的友善和纯良

    徘徊这波涛汹涌的海岸

    为何能够承受浪的“嘲笑”、“沫”的飞溅

    因为我知道

    在这里全无怯懦、量小者的温床

    惟有海一样的胸怀和气魄

    才能把困难的棱角

    磨圆、磨光

    1985年10月7日周五

    这学年伊始和上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经常忆起高中的生活……校园的活泼、教室的温馨以及那些不知名的花草,在眼前闪来跃去,泛起怅然若失的迷惘!

    1985年10月15日周二晚有雨

    高中时,即使在高考前的几个月,尽管有晚自习,也不是每晚都去的。学习生活虽不得意,但学习成绩和热情基本上是和谐的。大学一年来,学习时间可以说占了整个生活的大部分,但收效却不佳。对此,总觉得其中有个“激情与效率”的问题。

    食堂、宿舍、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身不由己,却没有在家时,起居洁静、饮食遂愿一样的安逸和闲适。自觉在家中的学习和思考,确实是“成就知识”,而在学校里,则像是“印象知识”。眼下在大学中,无论在那里,举止言谈内容大致雷同,甚至看不到报纸和电视,完全远离社会现实,根本没有中学想象的那样一种时代感、节奏感、超越感。

    人由少年、青年、中年到老年,其思想意识是不以自我意志为转移的。进入成人阶段,周围现实迫使你去思考“生活内容”和“生存方式”。这时的思考不再是少年梦般的可有可无的“理想幻境”,而是需要行动来履行思考结果的。所以,无论你思考的是否成熟、是否合乎实际,一旦选择了,就将面对接踵而来的事务和问题,亦如同进入既定轨道的星球,一如既往,周而复始,仿若宿命,身不由己。

    “物质世界需要物质力量去改变而不是凭意识”“再伟大的智慧,如果不能应用到行动上,也将是毫无意义的资料。”这两句话正是成年人的睿智,而不是青年人的喟叹。

    晚,得一消息:苏联有一经济评论家言,苏当前推行的经济节约行动,目的在于科学地促进经济生产和生活。其不再是为了满足人民的温饱问题,而是让每个人的生产变单纯的机械工作成为创新式的劳动,使人民生活在一种有价值意义的乐趣中。

    1985年10月17日周三

    难以坐下来读书,反复思之,顾虑重重!

    随生活经历的增长,青春年少的意气和锐志逐渐磨损。这样一种对比之下显而易见的事实,很是令人消沉和愤懑的。为什么社会不能通过活动(社会性、集体性的)来启发鼓励人们执著自然、纯真、美好的品质,抵御显而易见的不良现象和陈腐观念的侵扰呢?是的,个人修养是必要的;然而,社会性的整体修养和创造提高整体修养的氛围(其实,也就是提高整个社会文化文明程度问题……2015年元月新注),是否更加必要。

    昨日,对同学言,我们现今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许多观点,原则上不只是陈旧、迂腐,而是愚昧(蒙昧)。

    1985年10月25日周五

    书不可不读,几日不读,头脑像是失去航标的船,茫然不知何往。

    一味读书,而无造就,特别没有被社会认同的劳作,心里总是不踏实。“学而致用”近来最常思索之,但自问:“又能做些什么?”

    一切都有道理。这边的道理,责备我“学不强劲、当专心功课”;那边的道理,训斥我“不敢执著理想、勇于创新”。样样做不好,样样都得做!现今处境,仿佛讳莫如深。其实原因也十分简单,与其说缺乏勇气和胆量,毋宁说惧怕“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负累和后果。教条乎?合理乎?

    1985年10月29日周二

    早,生理试验,老师总结性言论,可看到我们眼下的学习,不过是浅尝辄止,更多是未尝,也就得过且过了。此状态下,尚不言获取知识,仅为考试计,甚为后怕!

    自警:不要徘徊在困难面前,要坚决走进去,用行动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钥匙,有的是思考得来的,更多的来自多次试验或实践的成功与失败中。

    《思念》

    断线的风筝

    飘远失去了踪影……

    不知你是沉入大海

    还是随舞于天上的云彩

    想那日我精心将你修裁

    汗滴滴不只是蛮作

    还融有无限情怀

    到如今

    你的失意

    我的思念

    就这样失去了相牵的丝儿

    难道就这般悄悄离去

    再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