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四章(4)

  话又说回来,倘若朱元璋全不念这些,像对午门外的宋濂一样毫不容情,李善长又有什么回天之术?他也犯不上低三下四、卑躬屈膝地去求生,反叫朝野上下看不起。由于打定了这样的主意,他便一言不发。

  连李善长这样的人都不干净,在胡惟庸反心毕露时都模棱两可,这着实叫朱元璋灰心又伤心,但他确实不能杀李善长,至少现在不能杀。可恼的是他居然不跪下求饶,这同样是对朱元璋皇权的大不敬和侵犯。

  朱元璋对李善长说:“因为你有功于社稷,也免李存义一死,发往崇明岛效力,但你侄儿李佑是不能免死的。”

  李善长跪在皇帝面前,竟未言谢。朱元璋很生气,敲山震虎地来了一句:“人老了就糊涂,不明事理了吗?”

  李善长仍无动于衷甚至有点麻木地跪着,好像真的老糊涂了,根本听不懂朱元璋的话似的。

  朱元璋叹息着说:“刘伯温临终时,上了个弹劾胡惟庸的奏疏,还叫他儿子捎话给朕,他希望时间证明胡惟庸是个好人,是他看错了胡惟庸,他说他愿意自己错了,那将是天下人的福气。不幸的是,胡惟庸被刘伯温言中了。朕周围要是能多几个刘伯温,何至如此?”

  这话如同鞭子一样抽打在文武百官每个人的心上,不留鞭痕,却叫人惭愧,许多大臣都不敢抬头。

  这时刘三吾越位出班,朗声奏道:“据臣所知,叶昇既是胡惟庸死党,蓝玉应当连坐,因为蓝玉和叶昇是亲戚、姻亲。”

  朱元璋心里暗骂,刘三吾老儿也很会看风使舵,他必是得到些宫闱中的风声,知道蓝玉勾引惠妃的隐情,他上这个条陈不是正中皇上下怀?岂不知他想错了。朱元璋生怕打草惊蛇,现在蓝玉手握重兵,雄踞边陲,弄不好一扯起反旗,那还得了?所以刘三吾挨了训斥,朱元璋说,蓝玉是他的卫青、霍去病,横扫大漠,捍卫北疆,质问刘三吾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热脸贴了人家的冷屁股,刘三吾讨了个没趣,退了下去。

  朱元璋又叫人把宋濂带上来。

  值殿官答应着跑出去,朱标满怀希冀地望着朱元璋。

  宋濂被带上来了,朱元璋问:“宋先生有什么话可说吗?”

  宋濂不卑不亢地说:“我本不应为官,这是咎由自取。”这话说得够远的了,且有点风马牛不相及,朱标为他着急。

  朱元璋说:“你不要顾左右而言他。你是教子不严之过,看在你为太子师份上,对你从轻发落。”朱元璋眼睛向屏风上一扫,上面有个大字纸条,写有“茂州盐案”字样,他灵机一动,说了句:“罚你流放四川茂州,下去吧。”朱标松了一口气。

  宋濂却说了句:“那就再活几年。”摇摇摆摆地下殿去了。见他如此倨傲,连谢都不谢,朱元璋很生气,但也断无立刻反悔之理,他灵机一动,反倒解嘲外加开脱地说,都是自己宽纵过度,才把臣子宠成这样,赦免了死罪,宋濂不谢,李善长也不谢。

  几天后,愁云惨雾的杀戮开始了。这次的杀戮震动了京城,万人空巷,都来观看行刑,那些公侯大臣,每人颈后都插着夺命牌,每人身后站一个赤衣刽子手。

  胡惟庸则很特别,五套马车分别朝向五个不同方向,每辆马车后头有一条铁链子,分别绑在胡惟庸的头部和四肢。三声炮响,监斩官徐达、汤和手中的令旗举起来了,五辆马车上的驭手挥鞭打马,先是把胡惟庸从平地上平抬了起来,悬在半空,随后又一声炮响,只见五马拉车,车拼命向不同方向拉去,人们眼前立时血光飞溅,听到一声凄厉的惨叫,人潮汹涌地往后退。随着砍瓜一样的行刑开始,溅起的血水使前面看热闹的人迸了一身,人群渐渐散去。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

  一个月后,朱元璋下令废除中书省,由自己直接统领六部,并规定此后朝廷不得再立丞相这个职位,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到他一个人手中。

  夜深人静时,他会想三万个头颅装在马车里要拉走,要装多少车?怕要三百辆马车吧?那么运尸身的恐怕要六百辆。九百辆装着尸首的车队从金陵排过去,也许要排到浦口。这念头让朱元璋自己都吓了一跳。

  奉先殿里,朱元璋在灯下饮酒,一杯接一杯地喝。他并不是嗜酒的人。坐在一旁的马秀英从来没见他喝这么多酒,劝他别再喝了。

  “朕高兴啊!杀了这么多谋逆之臣,朕能不高兴吗?”他苦笑着,突然大放悲声,一边哭一边又往口里倒酒,马秀英夺了酒杯。

  “朕今天杀了十侯,夺死去的侯爵十二侯!你说,他们为什么背叛朕?那华云龙、费聚、吴桢、陆仲亨,都是我同县同村的朋友,还有内弟郭兴,我把他们带出来,把他们从一个吃不上饭的平民,举上了公侯大臣的地位,他们还有什么不满?还有什么不知足?你说该不该杀?”

  “现在说该不该杀的也都晚了。”马秀英说她记得大明律里规定,“王侯有罪,前三次只是警告,犯第四次才治罪呀!再说,皇上不是一向反对不教而诛吗?”

  “你好糊涂!可宽宥三次,那要分是什么罪,谋反罪一次就够杀头了,难道朕应当允许他们每个人造三次反吗?”

  马秀英并不相信这些人都是谋反的,“大多数人是受了株连,况且,杀开国功臣,总是叫人心寒的,人家会说陛下忘本。况且他们当中好多人只是与胡惟庸交往多一点,有几个是要造反的!”

  朱元璋却并不后悔,他们当中有自恃功高的、有倚老卖老的,造反往往都是这些人,最有危险的也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