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五章(2)

  朱标告诉朱元璋:“那八水是泾、渭、濡、浐、沣、滈、潏、涝,这八条河正好把西安城围了起来。从周朝的丰京、镐京,到秦国的咸阳、阿房宫,汉长安、唐长安,正如李白所说,长安大道横九天,那里确有帝王之气。”

  朱元璋说:“好,好,日后朕要亲自去看看。都城放在金陵,朕总不如意。对了,叫你查访秦王、晋王的事,查明白了吗?”

  “明白了。”朱标说,秦王宫造得是豪华了些,但绝没有私自僭用皇帝仪仗、卤簿和干预地方之事。至于晋王出猎扰民,御史也是夸大其辞,踩坏点麦田是真的,赔偿了就是了,而御史奏报围猎时误伤人命事也没有。

  朱元璋不相信地望着他,说:“朕糊涂,怎么把查办亲弟弟的案件大事交你这个菩萨心肠的人去办?这不等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吗?”

  朱标说:“儿臣也不能把羊说成骆驼呀。”

  朱元璋说:“去吧,去告诉你皇后娘吧,听见两个宝贝儿子没事,她的病能减轻一半。”

  朱标望着朱元璋,忽然由衷地说:“父皇若永远这个样子,那有多好啊!”

  朱元璋说:“那朕就成了麦垛下头哄孙子讲闲话的慈面老太婆了。快走吧,省得朕一会又反悔。”

  朱标听说父皇已无意深究秦、晋二王,心里很高兴,想马上去告诉皇后,已经走了出去,复又回来,说:“方才四川巡抚派人来报信,宋师傅没有等到茂州发配地点,就病死在半路上了。”

  朱元璋叹了一口气,说:“朕原本想过上一年半年就赦免他,召他回京呢。看来,这老夫子到了阴曹地府也不会饶过朕呀。”他一脸忧戚,眼中有泪光。朱标很惊奇地望着朱元璋,说:“父皇心软了?”

  “不是心软,”朱元璋说,不要以为文人手无缚鸡之力便可不在乎,他们鼓起三寸不烂之舌,或者凭一支烂笔,能把白的说成黑的,凉的说成热的,不亚于刀兵,这是朕对他们时刻警惕的原因,不过,他知道,宋老夫子并不是这样的文痞。他问朱标知道他当初为什么非要杀宋濂吗?朱标反问:“不是因为他儿子牵到了胡案吗?”

  朱元璋摇摇头,其实另有原因——是他,把楚方玉的那本《珍珠翡翠白玉汤文存》刊刻传世的,他在世人面前败坏了朱元璋的名声,这本书,至今也没收缴干净,但朱元璋永远也不会把这原因告诉太子。

  朱标望着朱元璋,一时不知他在想什么。

  马皇后病逝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马秀英病入膏肓,弥留之际,不但朱元璋、郭宁莲和太子朱标在,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吴王朱橚、临安公主等一大批亲眷也从封地赶回来,围在病榻旁,朱元璋一直拉着马秀英的手。

  马秀英反倒劝亲人们不要为她伤悲,她气息微弱地安慰大家,死生是命,非人力所能强求的。

  朱元璋说:“你看,太子、秦王、晋王、燕王、吴王、临安公主都赶回来了,他们都很好,你该放心了吧?你有什么话,就说吧。”

  马秀英环顾他的儿女们,说:“好好的,互相照应着点,听你们父皇的,听太子的。你父亲严厉,不是不近人情,他是恨铁不成钢啊!”

  太子和弟弟妹妹们含泪答应着。

  马秀英依依不舍地说,她最怕的是儿女们忘了骨肉之情,为了争权而自相残杀,历史上的血腥味千万别带到朱家来。有时候皇家倒不如小人家和和美美,缺衣少食却心里踏实。

  她那殷切的目光望着她的孩子们,叫人感动、感伤。太子为首,皇子、公主们全都哭着答应,跪下磕头。

  马秀英又转向朱元璋,希望他求贤纳谏,慎终如始,使子孙皆贤,臣民得所。她死后,没人能越过宁莲去,让她掌后宫,立她为后。

  说罢,渐渐合上眼睛,朱元璋哭着叫:“皇后!”孩子们也一片叫声:“母后……”马秀英再也不能看一眼她眷恋的亲人了。

  朱元璋满面流泪地说:“朕什么都能遵从皇后所嘱,唯她走后,不忍心再立后。”他转向郭宁莲,说:“朕多有对不起你处,从今天起,你掌管六宫,不立为后,你不会生气吧?”

  郭宁莲说:“我和皇后比亲姐妹还亲,皇上不是多余这么问吗?”

  自从胡惟庸案发,加上不久后马皇后去世,朱元璋的头发一下子全白了,他明显地衰老了。然而,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二月十七日,五十四岁的徐达因病去世,朱元璋闻讯极哀,含悲追封魏国公徐达为中山王。

  已经快六十岁的朱元璋,虽然精神不减当年,毕竟时光不饶人,有些老态了,动作明显迟慢了。他仍不改老习惯,仍不断地在屏风上更替纸条。纸条都贴在屏风的背面,在殿前侍君的刑部尚书开济和翰林学士刘三吾不知他又在关注什么,他们目光不敢直视屏风。

  朱元璋刚刚得到北边捷报,蓝玉进兵百眼井,又至捕鱼儿海,阵斩元太尉蛮子,大获全胜,俘获元皇子地保奴以下男女七万,马牛羊十五万,朱元璋再次把蓝玉比做汉代的名将卫青、霍去病,朱元璋一高兴,决定放他半年假,让他回京,为他庆功。朱元璋在龙笺上顺手写了“凉国公”三个字,是题的御匾。

  刘三吾好不奇怪,前几天不是当着百官加封的吗?本来是膏粱锦绣的梁,怎么一下子变成冰凉的凉了?是朱元璋笔误吗?

  朱元璋岂能有这样的疏漏?他是有意改梁为凉的。别看朱元璋不得不表彰蓝玉的军功,骨子里却厌恶他。

  朱元璋说:“你这人,真和诨号一致,坦坦翁,果然坦荡直言。原本不是这个凉,是膏粱锦绣的梁,但这人狂傲无礼,令朕心凉,朕是有意改成冰冷的凉字。”

  刘三吾倒敢直谏,既要赏赐功臣,又令人沮丧,应为皇上所不取。

  朱元璋不爱听,说:“过去了,不提了,说那件案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