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上面详细的记载了,骆思恭这段时间发现以及整理的关于山西晋商的走私活动,以及与当地官员的勾结。

    并且骆思恭字里行间还提到了,怀疑京中有人与山西晋商有所联系。虽然还没有找到切实证据,具体的书信往来到等到抄家之后才能寻找,但是骆思恭还是上书了朱由校,将自己的发现报给了皇帝。并且推测,近期晋商与后金,可能还有一次大的走私行为。

    山西大同,宣府,全都是军事重镇。居然就在这样的军事环境下,还生出了一条规模如此之大的走私利益链。由此可以看出,明廷确实已经腐朽了。

    得知这些晋商,近期可能还有交易,再也忍耐不住。鱼也差不多都咬钩了,没必要再钓下去了,该开始收网了。

    \\\"给朕传旨骆思恭,让他带着当地锦衣卫,把这些人全给我拿了。\\\"

    \\\"传旨代王府,晋王府,让他们也从旁协助,便宜行事。\\\"

    \\\"传旨大同总兵麻承恩,让他即刻自查。\\\"

    连发了三道圣旨后,朱由校还是有些不太解气。

    \\\"让马祥麟亲自去山西看着,然后跟骆思恭一起回来复命。\\\"

    山西等地徇私枉法的官员,则要等到仔细查证过后,再做处置。他要把所有参与过这条利益链的人,一网打尽。

    至于山西的总兵们有没有参与这次走私,朱由校不太敢保证。但是至少大同的总兵麻承恩这个人他还是知道的,麻氏家族上下几代人都为大明尽忠职守,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江门。

    这样的人,或许可能会暗地里收受些贿赂,吃些空饷,但是要说他背叛朝廷,私通后金,朱由校是不信的。

    不过这些晋商们手里握着的土地该如何解决,倒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他需要一个有能力,并且信得过的人来帮他解决。说到底,还是明朝已经逐渐腐朽,各级官府的执行力已经不足。只能亲自从京中派人去解决。

    \\\"传旨辽东,让帝师孙承宗即刻赶赴山西,全权负责山西晋商一事。\\\"

    朱由校想了想,还是决定让孙承宗去解决此事。

    \\\"皇爷,代王,晋王那边也参与进来,是不是不太合适?\\\"王安小心的问道。

    自古以来,明朝皇帝都是对各地藩王看的很紧,只给钱,不给权,像养猪一样养着他们。

    但是经过了二百多年的发展,明朝宗室的俸禄已经变成了朝廷经济的负担,让明廷有些不堪重负。而且他们手中握有着数量巨大的土地,却不上税,拖累着中央朝廷。

    偏偏这些与国同休的藩王们在大明朝摇摇欲坠的时候,还心安理得的享受着这一切。在各地农民军纷纷起义的时候,这些王爷们依旧横征暴敛,我行我素。直到农民军真的打到了城下的时候,才开始慌了神,但那个时候已经为时已晚。

    朱由校深知这些王府手里有握有巨大的财富,他们身为宗室,他们自然也要承担起来一些责任。

    这一次,便是一个信号。

    \\\"无妨。在他们的眼皮底子下出了这样的事,谁知道背后有没有他们的默许?\\\"朱由校冷笑一声说道。

    \\\"朕倒是要看看,他们给朕一个什么样的交代。\\\"

    听得朱由校如此说,王安也不多作劝阻,转身下去传令。

    客观的说,历史上的天启刚刚上台的时候,明朝的局势还没有那般严重。后金的鞑子做梦也没想到,他们会在二十多年后,入住中原。

    但是事情就是这般的有戏剧性,从天启朝开始,明朝就经历了小冰河时期。天灾不断,关中大旱,黄河决堤,百姓流离失所。在这样的条件下,活不下去的农民们纷纷起义,这才给了关外的女真人入住华夏大地,问鼎神器的机会。

    朱由校便是要趁着还有时间,早做准备,应付很快就要到来的小冰河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