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如果说前面的几秒钟,像是小学生都能弹奏出来的曲子,那么这之后的部分则一下子变得极为复杂。

    就好似老师本来在黑板上讲1+1,学生只是稍稍眯了一会,再抬头时内容就变成了傅里叶变换一样。

    他在干什么?

    他在弹什么?

    这是人能弹出来的曲子吗?

    莫非他是八爪鱼,长了八条手臂不成?

    所有人心中都浮现出相同的想法。

    左先生同样也在关注着范应的表演,他表情无比凝重,并非是范应弹的不好,而是这首曲子,他竟然没听过!

    这世界上怎么会有他没听过的钢琴曲?

    他可是音乐会的举办方,能在音乐会上表演的,都是足以载入史册的名曲。

    他若是没听过,岂不是贻笑大方,让人觉得他是为了钱才举办音乐会,而非热爱艺术?

    难道是某人的原创?

    不可能啊!

    能写出这种曲子的人,无一例外都是顶级钢琴家,凭借他们的影响力,恐怕不到半天的时间,就能让这首曲子被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熟知,又怎会默默无闻?

    至于钢琴家写出曲子,只单独交给范应一人,就更加不可能了。

    哪一首曲子不是钢琴家的呕心沥血之作,首次表演这么重要的机会,怎么会让给别人?

    就算是亲儿子,亲孙子,也不会有人这么大方!

    难道说.....

    左先生像见了鬼一样。

    这曲子是范应自己写的?

    不只是他,音乐会的所有听众,包括许老师在内,表情都跟见了鬼一样。

    知道你很优秀,但不知道你这么优秀啊!

    每一首钢琴曲,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打磨,范应只是个学生,平时没有太多时间创作,能写出一首黑键练习曲就足够让人瞠目结舌了。

    这才过去多长时间,又让他捣鼓出一首曲子,而且还是世界名曲级别?

    不怪众人震惊,因为此时范应弹奏的,正是李斯特所创作的,大名鼎鼎的《钟》!

    如果说帕格尼尼是小提琴界的炫技狂魔,那么李斯特就是钢琴界的炫技狂魔。

    这俩哥们写的曲子,说好听点是为了练习技术,说难听点就是纯纯折磨人。

    有些曲子写出来,哪怕是世界顶级钢琴家都会怀疑,这是不是人能弹出来的。

    更有些人,学着学着直接自闭了!

    包括这首《钟》,实际上李斯特也是根据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曲《lacampanella》改编而成。

    用英文翻译的话,其实应该读作thelittlebell,也就是小铃铛,所以整首曲子听起来应该像小铃铛那样叮铃铃的效果,而非敲钟的咚咚声。

    范应手速飞快的弹奏着,有些人下意识的揉了揉眼睛。

    是他们看错了吗?

    怎么感觉范应的手指出现了残影?

    之前有些想要站起身离开的人,直到范应一首弹完,都没有变换姿势,就那样弓着身子,仿佛不知道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