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洛阳的消息全都传回至罗州,众文史听得又是好笑,又是气愤。

    “洛阳官僚真是不自量力,他们只是为了本地的一点蝇头小利,就置整个大唐的利益于不顾。”

    “也不想,就算洛阳地区想要扩张工坊,他们有那么多的商品可生产吗?人家可是冲着咱们的美酒铁器还有药物来的。”

    “洛阳若真有诚意,要么自己派人前来学习,要么向朝廷表示想学咱罗州的政略,不可能如此不声不响地自己干起来了。”

    大家都有着丰富的实际治理地方经验,更是亲自经历罗州等三州之地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自然不会看好洛阳。

    “那个辛成真是罪该万死,大人,我们是否应该上报朝廷,揭发他的小人行径,让朝廷治他之罪。”

    韩东时等众文史发泄了怒气之后,才缓缓开口。

    “此时洛阳的小心思是暴露无遗的,而且其中形成的作用极大。”

    “不过,想要直接给他们扣帽子治罪也没那么容易。朝廷就算听咱们的,想要给洛阳官员问责,可是人家只要一口咬定,是想发展洛阳民生,令百姓安居乐业,又该如何?”

    “那本来就是洛阳众官员的职责,他们全力发展本地工坊又有何错?若朝廷连这个都要治罪,其他各地方的官员又有谁还肯给朝廷卖命?”

    他手下的文史大多为技术官僚,很少能站在全局的角度看待问题。

    不论洛阳众官员私心是如何打算,只要无法直接证明他们的作为是白费力气,单冲着发展地方的用心,朝廷就很难直接治他们的罪。

    “那,那该怎么办?洛阳发动了这么多的役夫,本来可以跟咱们关中合作,可却浪费在无用之功上,错过了这个机会,多可惜啊。”

    洛阳等地没有直面突厥人的压力,纵然要大规模地征调役夫也不可能长久维持,百姓也会怨声载道。

    辛成这一手做得不错啊,明明是故意针对韩东时,却又让人难以抓到把柄。

    韩东时甚至能猜想得到,他前往洛阳之后,直接摇身一变,以“关中代言人”自居,通过三寸不烂之舌把洛阳众官员忽悠得一愣一愣地。

    但,辛成的计划注定会失败。

    连一般的文吏都知道,洛阳的条件与关中完全不同,而且也没有韩东时亲自改进的各种高炉,工坊,也没有灭菌兰和美酒果等宝贝。

    洛阳现在的发展规模,已经借助了超人一等的地利条件,现在他们强行扩弃工坊,若没有关中传过去的技术,根本无法支撑起吸引商队的产品。

    所以,不管他们投入多少的资源,最终都只能被大部分商会抛弃。

    谁也不知道到那时,洛阳众官员在辛成的忽悠之下又会提出什么愚蠢的政略。

    到那时,作为主导的辛成必定会被治罪。

    韩东时已经不需要把辛成当作自己的威胁了。

    或者说,从一开始,韩东时就没有正视过这个人,他跟自己一直不是同一层次的人物。

    关键在于破局。

    他的大计不能因为这种人物而受到影响。

    “此事要破解其实也容易。”

    韩东时的话,又把师爷等所有文史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首先,你们要坚信一点,哪怕没有洛阳方向的配合,最多只是让咱们的工程延期些,但是我们自己的逸夫和生产出来的火药,足够完成所有的工程。”

    众人不由点了点头。

    让洛阳配合他们两头施工,其实主要就是加快进度,并不代表着没有洛阳的人就会失败。

    “若真想避免洛阳白白消耗民力,那就直接大方点儿,向朝廷上表,邀请洛阳的官员前来罗州参观一番。”

    “啊?大人,这又是何道理?”

    韩东时微笑道:“洛阳现在所做的,不正是在仿照我们的发展策略吗?不论那个叫辛成的如何嘴生莲花,我相信洛阳本地的官员都会有些疑虑。”

    “他们肯定也想亲眼来罗州看一看实际发展状况,看看他们自己所做有何不足之处。”

    师爷犹豫了一下,还是坦然说出心中的顾忌。

    “大人,洛阳之人巴不得偷学到开通货物的技术,若是主动邀请他们来,那不是正中洛阳之人的下怀?”

    “说不定,他们真能学到点儿什么,然后把洛阳的工坊给做起来了。”

    这些心思听起来有些格局不足,却是众官吏实打实的担忧。

    韩东时微微一笑,信心十足地道:“放一百个心,若是那些技术只凭着门外汉看两眼就学会,那被偷学走也是迟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