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从师爷口中完全弄明白辛成的作为以及被“赶”出关中的真相,洛阳之人都明白他们是上了大当了!

    枉他也算在士林之中有些贤名,竟然做出这等媚主求荣之事,实在为人所不齿。

    还好陛下圣明,没有被他的小人行径所蒙蔽,直接废其官职。

    只是不知道他用了什么方法,又巴结上了裴寂裴相,而他的官职也是裴相亲自下令任命的,这才让洛阳众官员误以为他就是裴相的代表,有一定的资格代表朝廷意志,而且在关中的见识也是他们所不及。

    失策呀,真的是失策呀!

    众洛阳官员悔恨交加,现在若是辛成站在面前,他们恨不能将之撕成碎片。

    借着痛骂辛成的机会,他们的心反而跟罗州的官吏绑到一起了。

    师爷等他们的情绪发泄一通,话锋一转,开始安抚起众官员。

    “诸位大人也不要心急嘛,听闻洛阳征调了大量的役夫,民力消耗严重,我们虽然并非洛阳之臣,但心里也很不安啊。”

    “想要加快洛阳的开发,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只是需要几位大人回洛阳之后转达我们的意思,与我罗州同心协力才好。”

    “哦?大人请详细说说。”

    “现在美酒果,灭菌兰,还有各色铁器在关中也是紧缺之物,直接转移这些好物什以及大量的工人前往洛阳,只怕难以实现,而且其他州郡自然也会有所期待,这让朝廷如何平衡?”

    众官员不由地点头。

    之前他们确实生起过类似的想法,但是自己也觉得很不合理,幸好没有厚着脸皮开口。

    师爷继续说道:“那倒不如先想办法打通关中与洛阳的交通,加强两地联系,使得商队可以更方便地往来两地。”

    “他们虽然是被我关中所产之物吸引而来,但只要前往山东河北幽州等地,必要经过洛阳,如此虎牢关等地便可抽取商税。”

    “除此之外,洛阳本土特产之物,也能与之交易。洛阳本土商队也能做中转交易,对洛阳发展大有好处。”

    “关中本土发展起来,总要出现饱和状态,到时大量的物产和工人都会自动流往外外,首选之地,无非就是河东与洛阳,那时诸位还怕洛阳民生发展不起来吗?”

    师爷的许诺,看起来是在给洛阳官员们画饼。

    但在此时此刻,罗州愿意给他们画个大饼就已经很不错了,何况师爷所言之事合情合理,无论从哪方面分析都透着真诚,比起形成那种纯粹的忽悠,让人更能看得到实际的东西。

    关中确实需要发展,但是北疆和西疆仍不稳定,能把罗州等三州之地发展起来,已经算韩东时有通天彻地之能了。

    之后大唐的发展方向,怎么看都应该是洛阳方向。

    他们又亲眼见证了罗州已经发展到如此繁荣的地步,只要北疆战事稍歇其发展更加不可阻挡,他们似乎也不用等待太长时间吧?

    他们自然万分感激,纷纷表态回到洛阳之后必定会大力支持韩东时的提议,由关中和洛阳两地同时修路,让道路早日接通。

    他们在洛阳的地位可不低,能赢得他们的心,此事就等于成了一大半。

    韩东时这才站出来,与众官同乐。

    当然,席间不放心的洛阳长史等官员,还是借着敬酒,再次提起以后罗州对洛阳的支持。

    他们也是被辛成给忽悠怕了,希望得到韩东时的亲口承诺。

    韩东时也没有让他们失望,当着众多官员的面,直接说明了之后的产业发展方向。

    他甚至让手下官吏,取出了自己亲自设计的有轨道路建设延伸图。

    洛阳官员好奇地围了上来,果然看到自长安到洛阳,划上了重重的一条有轨道路。

    这幅图纸显示清楚明白,绝对是狠下了一番心血之物,绝对不可能是临时画出来忽悠他们的。

    “真是没想到啊,韩大人治理罗州平州与通州有方,还对我们洛阳如此有心,依在下看,韩大人真有宰相之才也!”

    这些官员虽然是有意拍着韩东时的马屁,可是说的话却很实在。

    现在的韩东时已经身兼罗州等三州刺史,现在又规划着洛阳未来发展的方略,这不但解了洛阳的急,也是替朝廷操着心。

    单是规模如此巨大的建设,就应该是朝廷的宰相要抗起来的责任。

    相比于现在裴寂等人钩心斗角,只为自己的权势费心费神,把一个居心叵测的辛成安排到洛阳,他们还真觉得不如让韩东时来进入中枢,成为宰相。

    “大人,我们只是听闻有轨道路可以提升运输效率,但是能达到什么效果啊。建设这些东西需要投入巨量铁器,若是省下来,岂不能更早地发展洛阳的工坊?”

    也有些官员颇有些急不可待,也不知道有轨道路的真正作用,希望能说服韩东时改变主意。

    他们却不知道这些问题正中韩东时下怀。

    “说起有轨道路,其实朝廷最初也是将信将疑,诸位大人,你们最近可还听说过质疑之声?因为陛下已经亲来罗州,与皇后娘娘都已经坐过有轨道路,他们二位可是对有轨道路赞不绝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