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你们说什么?韩东时已经在关中与吐谷浑打过一战了?”

    李靖军的大营之中,侯君集万分震惊地听着手下报知战况军情。

    侯君集按照跟韩东时的约定,故意把自己的主力骑兵摆到北边,误导吐谷浑,“大唐军”正在集中全力先解决掉突厥,再回头全力收拾他们。

    凭着骑兵的机动性,他也不用把所有骑兵集中在一起,假如韩东时的军队顶不住吐谷浑的大军。

    分出一支三千骑的精锐盯住南方发生的事情,而他自己则前往李靖的大营之中。若是韩东时抗不住吐谷浑的进攻,他照样能快速集结兵力南下解危。

    他想着先跟李靖碰碰面,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

    朝廷虽然已经表态支持韩东时的战术,可是李靖将军未必同意。

    北疆战场是李靖布局多时,通过一场硬仗才取得了如今的优势,他应该不会坐视吐谷浑的主力骑兵真的跑到北线来搅局的吧?

    侯君集有着自己的小心思。

    就战局来说,他仅带着这万余骑兵跟吐谷浑主力大军周旋,确实有极大的风险。

    若能把西线和北线战场合二为一,他肩上的担子就要轻许多。

    可是,侯君集知道自己虽然也号称“名将”,但不论是在军中还是民间,跟李靖比起来,名声差得很远。

    两处战场合二为一,即使最后把两大异族都击败了,大家也只会记得,是“李靖将军”带领大唐军击败了强大的异族。

    而侯君集的名号只会被列于李靖之下,甚至被认为是李靖的下属!

    侯君集对于李靖的战绩和用兵之道都非常佩服,可是他一点儿也不想当他的下属。

    假如李靖本人反对韩东时的计划,那他们就能联合向朝廷奏本,把韩东时的作战计划给推翻掉。

    没想到,他还没跟李靖达成一致呢,南方已经传回来韩东时所带军队的最新战报。

    韩东时可真不是吹牛,几天功夫就已经打了个大胜仗。

    这下子,吐谷浑最猛的进攻势头直接被打断,他们不想转向北边恐怕都不行了。

    侯君集乃是当世名将,对于河西至长安之间的地形非常熟悉,他非常肯定其间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天险。

    “火枪军,打阻击战……这已经是第二次了。”

    当初关中大捷,侯君集既未在关中也没有在北疆军中,未逢其会,只能听战报简明所述,体会还不算太深,那种战绩甚至会让人觉得太过夸大,或者有什么运气因素。

    对于长期领军的将领来说,凭运气打赢或者输掉一场战争并不是什么意外的事。

    可是,接连两次大战的胜利,就说明韩东时带领的火枪军战力如此,至少不全是靠着运气。

    “将军,李靖将军想必也得到战报了,我们是否还要……”

    “不必了。”

    侯君集淡淡地一挥手,直接把传信兵打发走了。

    此时再去找李靖已经毫无意义,大胜之后,韩东时的作战计划已成,即使是自己也不能强行逆势而为。

    他现在想的是跟韩东时的赌约!

    “这样的大胜,还不知道韩东时取得了多少战绩,自己现在可是大幅落后了呀。”

    “与其到李靖那里自取其辱,还不如抓紧时间,利用骑兵的速度,赶紧把这些战绩差距追上来。”

    侯君集立即下令,把自己的骑兵集中起来,准备南下。

    当他合兵之时,发现在军营之中大胜的消息已经传开,包括一些营将都跟普通士卒一起欢呼起来。

    侯君集听得很不是滋味。

    这说明韩东时已经在军中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威望,很多将士都能与之产生共情。

    那倒也是,北疆军的主要构成就是关中良家子,关中就是他们的家园。

    韩东时之前虽然只是在关中打了一场大胜,可却等于救了他们的家园免遭战火,让他们的家人能继续安居乐业。

    侯君集想到这里,心中更是不爽。

    “哼,这样的仗倒是一次顶别人打十次胜仗了,等这次我领军打败突厥与吐谷浑,让大唐之人看看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安国富,宋兵,大军集结完毕没有,别慢得跟头乌龟似的!”

    他心情不爽之下喊得更加大声。

    没有人知道,此时的侯君集心态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