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前面发生了何事?难道还有人敢在老姑子山附近闹事?”

    此处官道,乃是最近发动了蓝田百姓新修的,目的就是为了连接各个新建成的村落,老姑子山自然是重中之重。

    自从韩东时下令,在老姑子山一带安置流亡至此的流民,他们对韩东时感恩戴德,任何命令无不乖乖听从。

    更重要的是,韩东时种种安民之策以及高产作物,让他们切实地看到了在蓝田扎根生活,甚至可以拥有美好未来的希望。

    这些心理相叠加,使得老姑子山附近成为了整个蓝田治安最好的地方,流民真正把这里当成自己新的家园对待。

    上次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还是程处亮被手下家丁给忽悠来的。

    徐海显然也没想到,在此处会遇到乱子。

    自家县令已经劳累一天,快要到每日下堂的时间,本来他们都觉得今天不会有何事端,之后在县衙陪着大人喝喝茶就回家休息了。

    正因为他们心中将韩东时奉若神明,所以知道大人的习惯之后,都不希望让大人在这种时间被打扰。

    徐海现在已经隐隐作为蓝田县捕快之首,发生这种乱子,自然算是打他的脸。

    “大人您先回县衙吧,让属下且去看看发生了什么。”

    他料想目前老姑子山一带百姓安居,人人都积极种植高产作物或者在县中差役的组织之下进行酿酒,就算是发生些许骚乱,也不会闹得太厉害,他一个捕快就能处理了。

    韩东时摇了摇头:“事出有异,还是一起去看看吧。”

    他们还没进村,就看到一群妇人围村头,又哭又骂,这里的动静倒有大半是她们闹出来的。

    另一边,很多临时差役围聚在此,凭着简陋的棍棒,强行把一群男人围在中间,不过有些人身上也带了伤。

    最外围则是更多的百姓,他们不是简单地看热闹,每个人脸上都有些愤慨之情。

    韩东进看到这副场景,脸上露出疑惑的表情,这跟他设想的不太一样啊。

    闹得这么大阵仗,出动了这么多的临时差役才能压制得住局面,他在不了解情况之时,万一偏帮错了,那可就闹出乱子来,对自己的威信也有损伤。

    徐海这时凑到他的跟前,低声提醒道:“大人,被临时差役们围起来的那些人,并不是我们安置在老姑子山的流民。”

    “嗯?”

    韩东时微微一惊:“你能确定?”

    徐海重重地点了点头:“大人放心,属下时常带人前来老姑子山巡视,纵然不敢说认得所有人,至少也能留个眼熟,但是这几个大汉,属下看着太陌生了,绝对不是村里的人。”

    韩东时不禁对徐海刮目相看。

    虽然以现在县衙“少得可怜”的小吏,还无法完成统计,到底有多少流民在短时间内涌入蓝田,但是万人以上总是有的。

    徐海敢断言自己对于所有在蓝田安置的流民都有印象,说明他不但勤于巡视,而且在这方面有些特殊的天赋!

    韩东进以前就觉得徐海不简单,必定是有“故事”的人,现在更加确信了这一点。

    既然确定那些被围着的大汉都不是蓝田人,那就好办了。

    韩东时嘴角微翘,露出人畜无害的笑容。

    作为蓝田县令,维护蓝田百姓之利益,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一群外人,在县衙都不知道的情况下闯入蓝田地界闹事,先扣个罪责在头上,不算冤枉了他们吧?

    “此事发生何事?蓝田县令在此,还不行礼!”

    韩东时示意众人上前,徐海大步走在最前方,对着众人厉声喝道。

    “是县令大人来了,太好了。”

    “哼,县令大人必能秉公执法狠狠地教训这些混蛋!“

    周围的百姓听到韩东时到来,乱哄哄地一边行礼一边起哄。

    好在那些临时差役,多少是受过训练的,依然警戒着被围住的“外人”,没有丝毫放松,很有纪律性。

    其中临时差役的头儿魏老汉走了过来,恭敬地向韩东时禀报情况。

    “大人,今日突然有一伙外人来到蓝田县。本来大家都以为他们是普通的流民,还好心让他们先去县衙让师爷记录在册好分给田地,没想到他们直接在村里闹起事儿来。”

    韩东时疑惑地道:“哦?既然他们并非我蓝田县之人,跟你们也理应没什么恩怨,为何大老远地跑到此处闹事儿?”

    他早就已经打定主意,尽量维护蓝田“自己人”,不过也要先问问是非曲直才好。

    所谓百姓,从来不是只有良善的一面,同时也有奸诈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