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长孙无忌听韩东时还想还口,不由抱臂冷笑,倒要看看此君还要如何狡辩。

    莫说一介县令,但凡是读书人都明白亩产三千斤有何意义。

    韩东时明知土豆此物,却隐匿不报知朝廷,怎么说也逃脱不了责任。

    韩东时不慌不忙,把一块土豆举到二人面前。

    “我大唐农耕技术成熟,上有先贤着有农经,下有百姓习惯于五谷之种,甚至连日常祭祀都各有不同的粮食安排。”

    “假如承平之时,五谷俱全,此物弃之于田地之间,两位看到之后,愿意拿来当粮食吃吗?”

    长孙无忌对着沾土带泥的“泥土豆”瞅了半天,犹豫着摇了摇头。

    韩东时微微冷笑:“这位大人还算老实,我可以告诉你们,不仅两位不会吃,就连一般的百姓之家,也只会拿土豆来牲口。”

    他所说的,其实就是“经验主义”害人的道理。

    大唐拥有最发达的农业技术和最多的农业人口,农耕发展已经非常成熟。

    平常的时候这些经验可以指导百姓进行农耕。

    若是出现了土豆这样的新事物,这些经验反而会成为阻碍。

    长孙无忌被怼得一时说不出话来。

    李世民却依然不甘:“即使如此,你也可以报知朝廷,若朝廷早备有此物,今日又怎么会灾民遍地,饿殍满野?”

    韩东时悠然把手中的土豆一抛。

    “某只怕,上书朝廷之后,祸事更大!”

    “敢问两位大人,假如你们此刻远在长安,突然接到韩某手书,说我蓝田县有土豆一物,亩产三千斤,你们是信也不信?”

    李世民张了张嘴,突然发现无法反驳。

    他的作风一向务实,若非亲眼所见必定不信。

    若他身在皇宫之中,有臣子上书这等“祥瑞”之事,八成会被他一怒之下贬官流放。

    “那,那也只是平常之时,如今我大唐受灾,乃非常之时,此时你上收朝廷,自然会慎重对待。”

    韩东时丝毫不给李世民面子,“呵呵”一笑。

    还有许多的

    “正因为是灾年,才更不会被重视!”

    “大唐如此多的州县受灾,事项千头万绪,各部寺连同咱们的陛下忙得头都大了,接到本县上报,会怎么看待?怕是当场就治我个邀功哗宠之罪。”

    长孙无忌听到韩东时屡屡对朝廷作风大加贬斥,连忙开口:“朝廷至少会向周边州县官吏探问一下,查实了,自然便会信了嘛。”

    “其他州县见到自己辖下受灾严重,单我这蓝田县百姓安康,若让朝廷知晓,岂不显得他们更加无能?到时他们是禀着执正之心说实话,还是暗中耍手段呢?”

    长孙无忌脸上露出尴尬之色,小心地打量一下李世民的脸色,果然难看得紧。

    李世民没有继续质问韩东时,沉思良久,叹了口气。

    “我素知地方官吏奸滑,却不曾想,我大唐立朝短短时间,吏治竟然到了这等地步,他日回朝,必定要好好整治才是!”

    接着,他抬眼打量起韩东时。

    不过,此时他的目光之中满是欣赏。

    “你年纪虽轻,对于人性和官场认识竟如此深刻,实在难得,做一介县令,实是屈才了些。”

    “假如朕……真有机会,陛下委你安抚使之职,托以安民赈灾大任,你可有信心胜任?”

    对一个小小的县令来说,这可是难得的机会。

    李世民满心以为韩东时必定感恩戴德,对他生出知遇之情。

    没想到,韩东时直接甩给他俩大白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