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不论李世民再行动果决,讲求效率,带着这么一大堆人,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速度。

    李世民当朝压制了裴寂之后,心里非常急于知道所谓的火枪军到底能训练到何种程度,可是受限于御驾队伍的速度,只能暂时按捺。

    他的心里可是把心中急切的心情也挂在韩东时的身上了。

    “这小子最好是能训练有成,不说直接拿上战场,至少让朕看出些门道来,否则的话,看朕怎么收拾他!”

    李世民在心里发着狠。

    他可不觉得自己是对韩东时不公平。谁让这小子几次都不给自己面子,让他难堪的?

    说之前没有认出他的身份倒也罢了,明明被程咬金等人告知了自己当朝皇帝的身份,还是这么不给面子,该治治!

    李世民是听到秦琼等人跑来帮韩东时说情时,才发觉自己的身份被识破,所以默认为是三位国公不小心透露了出去。

    虽然半路的途中比较熬人,但是长安到蓝田的距离较近,没有让李世民“熬”太长时间,蓝田已经近在眼前了。

    ……

    “咦?怎么看着官道之上比朕上前来蓝田更加热闹了?而且……这管道好像跟之前也不一样了呀。”

    李世民虽然知道自己的行踪瞒不过大小地方官员,很难达到微服出巡的效果,但还是提前下令,各州县官员不得出迎,各奉本职。

    集中全力发展生产,以及提防突厥人的散骑袭击,远比迎接皇帝更加重要。

    所以,当他的御驾赶到蓝田之时,韩东时没有带领县中官吏迎接,也不算失礼。

    李世民虽然挂心于新军训练,不过他知道老姑子山是安置流民的村落集中之处,还有着蓝田县药庐,以他的爱民之心,还是先从此处方向进入蓝田。

    没想到的是,本来就因为大量流民涌入,变得异常热闹,还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秦琼和程咬金听到陛下之言,也注意到了官道的不同。

    “蓝田县有大量商队来往,或许韩东时觉得官道过窄,发动了部分村中壮力,扩展了官道吧。”

    以秦琼和程咬金对于地形的敏感,只要注意到了,立即就明白哪里与印象中不对。

    李世民观察了一会儿,缓缓摇头道:“不对!此处两旁皆为山势,蓝田县虽然人力充沛,但若是想挖开山体,强行扩张山道,只怕非短期内完成的。”

    李世民当初领军征洛阳,没少让军士和役夫深挖沟渠困死洛阳孤城,对于这些工程也有大概的了解。

    “可是,我记得朝廷从未曾征发役夫帮助蓝田,罗州本土的役夫,无朝廷之旨,也断然不可能调派到蓝田来相助。”

    秦琼虽为武将,但对于地方役夫征发之令还是比较了解的,直接否定了这些可能。

    李世民点了点头,他的判断比秦琼更细。

    韩东时在朝廷中的人缘仅限于几位国公,蓝田县周围的州县官长,可没少向朝廷上奏表,全是靠韩东时的刁难。

    他们怎么可能如此好心,帮着蓝田县拓宽官道?

    再者说,罗州可以征调的役夫同样有限,还要优先保障北上运输物资供应,即使罗州刺史真的不计前嫌,调过来的役夫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工程。

    地势的限制极为麻烦,若要赶工期进度,恐怕就要用很多极端的方法,役夫死伤数字必定非常巨大,平和之时,哪个地方官员敢做这样的事情,不顾自己的令名,不顾朝廷的弹劾吗!

    排除这些可能性之后……难道移山开道之举,全是凭着蓝田县自己的本事完成的?

    “韩东时,他到底还藏着多少惊天手段!”

    李世民确实很看重韩东时的才华,此来蓝田也抱有颇高的期待,可万万没想到,他人还没有进入蓝田,已经得到了不小的惊喜。

    关中之地,内有沃土平原,足可为天下霸业之资,但与外界的联络却很成问题。

    西北之地乃是游牧群居之所,不论是突厥还是吐谷浑,皆为大唐之劲敌,可以暂且不谈。

    往东有潼关之险,往南的汉中与巴蜀更是群山阻隔,虽有渭水之利,交通却非常不便。

    若是韩东时真有什么神奇的法子,能开山拓路,那不仅大大有利于蓝田县,对于整个关中都是绝好的消息。

    “且把此事记下,还是先去看看新军练到什么程度了。”

    李世民现在不再登上御车,直接要了一匹骏马,跟秦琼程咬金同行在前。

    这里足足驻扎着万余精兵,再加上突厥人即使冒险深入关中,也不可能专门来劫掠“不起眼”的蓝田县,因此御卫们不再劝阻陛下的任性之举。

    不需要找来本地的向导,大军调动自然有驻营图,即使他们听命于韩东时的调派,朝廷也掌握着他们驻地的具体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