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孙乾确实带了个好头。

    哪怕在海州的战场上得到大量战利品的消息还没有传开,其他各城池中的友军也纷纷赶到。

    其中甚至还有州刺史亲自领军而来。

    一方面是大唐初期,很多地方刺史本来就是文武兼备,别看他们担任文职,也是能亲自领军作战的人才。

    另一方面自然是听说了韩东时打败了突厥人。

    蓝田新军突然之间变得炙手可热起来,突厥人撤走之后,关中变得很是安全,他们可以没有风险地跑来卖卖人情。

    韩东时自然能看穿他们的想法,却不会揭穿。

    花花桥子人抬人,他自己就是个摸鱼党,自然也不会强求这些地方官员冒死来救。

    很多“人情”其实也要靠自己打出来的,假如蓝田新军不堪大用,又岂能要求别人来送死呢?

    只要对方是刺史亲自前来的,韩东时也亲自接待一番,若对方只是由城中武将领兵前来,就直接让程处亮出面。

    程处亮以后就是新军的临时统帅,必须跟各军打好关系。那些地方老将,就算不看程处亮的面子,也会看他老爹的面子,倒不怕受到刁难,被人家摆资历什么的。

    韩东时人尽其用,一路上顺顺当当地赶到大营,把粮草移交,完成了朝廷交付的任务。

    李靖本人并不在此大营中,不过尉迟敬德和薛万彻引军在此。

    他们两人也是大唐有名的猛将,奉命北上支援,与李靖的主力骑兵成犄角之势。

    尉迟敬德本来受到程咬金的影响,对韩东时就更有好感,听说是他亲自护送粮草前来,表现得颇为客气。

    只不过薛万彻就没那么好说话了。

    他本为大唐一流猛将,当初投入太子府,与秦王府为敌,之后被陛下宽恕,继续入军中为将。

    他自诩武力,一直期待着在疆场立功的机会,可是他们还没跟突厥人大战呢,先让一支“后方”的运粮队碰到了突厥人。

    碰上就碰上吧,他们还硬刚了一波,最后还大胜!

    到底谁才是抗击突厥的主力军啊?

    薛万彻只是接到了战果报告,并不知道那一战是怎么打的,所以心情自然很不爽,对韩东时一行,甚至是年轻的程处亮左右看不顺眼。

    他的性子直,即使冲着程处亮是卢国公府的公子,没有说出无礼之言,但脸上的不悦是任何人都能看得出来的。

    薛万彻乃是大军之副,在军中地位自然极高,虽然受到尉迟敬德的节制,但军中自有一帮将领是追随着他的。

    看到薛万彻态度强硬,那些将领也对火枪新军采取敌视的态度,似乎是他们抢走本应属于自己的功劳一样。

    韩东时把这些都看在眼里,内心不禁感叹。

    论起冲锋打仗,尉迟敬德绝对是当世之猛将,可是他并不擅长协调军中关系啊。

    他本人为帅,足可服众,即使是心高气傲的薛万彻也心服口服,但却难以协调跟“友军”的关系呀。

    韩东时记住此点,等离开之后得好好提点下程处亮,特别是需要火枪军跟薛万彻的骑军配合作战时。

    “贤侄好本领啊,在路上打的胜仗我已经听说了,面对数倍于己的骑兵,竟然能战而胜之,即使是我大唐最精锐的步军也难以做到啊。”

    尉迟敬德果然没有发觉部分将领的异态,亲切地拉着韩东时说话。

    韩东时自然不能多说什么。

    人家还没做出什么无礼之事,自己先当着尉迟敬德的面儿告个状,那才是最愚蠢的做法。

    尉迟敬德非但无法以此处罚薛万彻,还把两军的关系彻底搞僵了,指不定本来中立的那些军中将领,也会觉得韩东时是个小人。

    “那是将士用命之故,更重要的还是燧火枪的威力出乎突厥人意料。”

    韩东时是打算刻意淡化自己的作用的。这并不是他在谦虚,而是趁此机会突显出燧火枪这种新式武器的作用,让尉迟敬德明白,当初他们三位国公的鼎力支持是值得的。

    “现在新军训练已成,有三千人足可成阵,突厥骑兵虽然马快,也难以突我军火力,仅是靠着远程打击就能取得巨大的胜利。”

    尉迟敬德果然眼前一亮,他是见识过新式火器的,脑海中不由想象着两军交战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