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四章申州书院一

    申州即今日信阳,又名申城。又称义阳、宜阳,旧称负函、城阳。位于河南南部,东邻安徽,南接湖北。为三省通衢。

    转了一圈发现,这时的申州很小,只有后世浉河区的十几分之一。李正在西南后世贸易广场处定点下来。这里离县衙城中心十多里,地势相对平缓,有山有河,再往西南就是后世建南湾水库的地方。这河水流量较大,适合建些水力设施。河对岸是一片石山树林葱郁,顺山砌上石墙,封锁一下,可以隐藏许多秘密。嘎嘎!好地方!

    远处那大片山沟山梁郁郁苍苍的,因为原始森林还到处存在,气候还不是后世那么恶劣。山沟靠着洄游河道,大片水泽湿地,潮气滋润,哪有冬天的样子?好地方啊!一定要买下来,自己的养殖场就在这里啦。哇嘎嘎!

    就这儿了!原来李正想窝在李家湾发展,现在看来还是眼界不够宽。先入为主思想制约了思维。

    “孝正啊!这荒凉的乱葬岗,能行?得多大?”李琛叫为关切,是看见李正的表情实在恶心。至于么?一个英俊帅气的小伙子竟然会出现这种很垂涎三尺的表情!哼!还有什么是你没有滴?不就是皇上小气了点儿吗?你搞的那个圈钱计划咱兄弟不也配合你搞下来了么?

    “行!这里属于官府?”李正信心满满。

    “这里到处都是乱石,一下雨黄泥汤乱淌,不可耕种。属于无主荒地。孝正要用,只管圈地,报备府衙即可。”

    “那好!我今晚先规划下,明早拿出图纸。三哥告示民众,就趁冬闲把学校盖起来。四哥派些人手来照看一下。黄长史就来替帮我发放工钱吧!黄长史若是有今年未收齐的租税,或交不上租税的,也可通知农户来人干活抵账。”

    黄柏一听,两眼放光,含笑不语。却把目光看向李琛。

    李琛哈哈一笑:“孝正总是有奇思妙想,好主意!今年年景中下,有两成多的小家百姓没能交上租税。近半百姓仅可温饱。趁此冬闲我等就陪孝正疯上一把。诸位看如何呀?”

    一般官吏连连称是:“兴建学校,造福乡里,乃我等之幸。下官敢不从命。”

    “孝正啊!这百姓干活好说,这工钱怎么算?”

    李正一阵头大。:“三哥,这米价多少钱一斤?肉多少钱一斤”

    黄长史代为回答:“米分糙米、精米、粳米,价钱从三文到五文不等。肉有猪、羊肉,猪肉八文到十文一斤,羊肉十四到十六文一斤。牛肉因有朝廷禁令,市上根本没有,若有伤残病的须经官府验证后方可宰杀。价钱一斤需二十文以上。”

    李正心中暗暗换算,以现在百姓消费水平低下来看,这一文钱相当于一块钱。百姓是种地的,大米价格却偏高。还是与产量有关。

    李正想了想道:“这样行不行?每来一男壮,管饭。每日给工钱十五文,女人十二文。”

    “不可!”李琛和黄长史、龚司马同时阻止。

    “我知孝正爱惜百姓,但你这样会惯坏百姓的。升米恩斗米仇啊!男三文女一文即可。那管饭也是钱啊!不知孝正要女子干什么活?”黄柏一脸郑重,语重心长。

    “先找几百人吧!平整土地什么的。女人要一成吧!女人做饭什么的总不能用男壮吧!用大将军带来的几十个匠人为首,再找大量手艺匠人,盖房的泥水匠、打铁的、石匠、砖瓦窑匠、木匠、铜匠、郎中,什么专长都要。工钱比普通工高些。三两天就开工。”李正拍掌定案。

    三天后,冬月二十六,黄道吉日。在州府大力协作下,“南湾书院”正式开工。这名字是李正兄弟三人一番争论才达成的。结果是李正犟赢了。

    大门朝北由两根木桩代替大门。背靠南面大山,两边迁延而去的绳索木桩代表围墙,由士兵把守,闲人免入。

    木桩,呃——大门内是一块巨幅木板,上面画着李正和张新郭细君李瑜李俭五人这两日的成果。《南湾书院效果图》。这图没少折磨两个便宜侄子和俩秘书。李瑜见到老熟人李俭,立即把以前整理的读书笔记看了一遍,加上李俭的卖弄,李白的旁解,很快掌握了所有内容。李正在个二尺见方小纸片上描描画画,却要求四人把图放大两人高大,还得抹颜料。李琛等人在一旁兴致勃勃的观看。

    看几人可怜巴巴的样子。李正感到可笑和满足。

    “哎呀!你们哪!当徒弟要有当徒弟的觉悟。连这样个小事儿都干不好,要是画出我大唐地图该怎么办?看着!”李正从身后桌上拿出一把三尺长的木尺子,“啪!”扔到几人面前。

    “把小纸片每边量一量,是不是二尺?把二尺变成一丈,是扩大几倍?扩大几倍就再把小纸片每边分成几份,做上记号;再把记号用直线连起来,就变成网格了。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小格,每个小格实际该多大?”说罢不语,让他们自己想想。

    李正对几个比自己还大的徒弟谆谆教导,像学前班老师一样慢慢调教。几个徒弟兴奋得抓耳挠腮,像明白什么却又无处下手。

    还是李瑜最先悟过来,:“一共二十五个小格,再把小格用二尺的纸描下来就是了。王叔你好颠倒人哦!”李正平易近人,不拘小节,李瑜李俭也都没大没小起来。李琛出口训斥:“没大没小,像什么样子?”

    李正阻拦:“不必责怪他们,都是同龄人嘛!”看着几人分工合作绘制大图,很欣慰。“嗯!不错!当年我可没少挨师傅打手心啊!”李正调侃道。“这叫放大!还有一个对应的缩小。就是把万里河山按比例缩小到二尺纸上,还不能变样!”

    几人吓得一哆嗦,不敢搭腔,连忙低头分工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