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十六章申州书院三

    这几天李正陆续接收了来自各地的学生一百六十四名学习制作洗衣皂的学生。商家们都不想错过免费学习肥皂制作的机会,纷纷选拔伶俐识字的家奴下人小厮来学习。李正对各个领队安排一番宣布明天上午开课。

    为了保密作坊其它工作,在学校没盖起之前,这些学生只好安排在客栈后面的作坊角落,这是一个临时赶工隔离出来的院子,敞棚,大锅等应有设备已经准备好。原来在这里做工的那些奴隶匠人则被直接安排转移进了书院新工地临时住所,吃饭是不愁,住处嘛!在不影响王爷规划情况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

    李正接收学生的同时也接收了大量矿石、粮食、煤炭等货物,也有家族为了交好新晋郡王爷,馈赠许多年货特产。像鹿肉鱼干、肥羊腌肉、干贝笋干、人参鹿茸等等。李正一一笑纳。也有人看在白糖大赚的份上,讨好问郡王爷修建学校还缺钱不,李正询问过黄柏,这位厚道长史立即把账册送来。李正一看,发现自己担心是多余的,每天三四千人上工地,工钱只是很小一部分。

    工种不同工价也从女工的最低二文钱到最高的技术工三十文,所有工人工钱和请来的管理人员加起来每天不过一百贯。伙食费却超过工钱许多,李正知道民工日子过得苦,指示每日多做干的,每日杀上十口肥猪。猪价也贱,一口三百多斤的黑猪只卖不到两贯钱,天天中午饭一大勺炖猪肉吃得民工们眉开眼笑。虽说猪肉是上等人家所不屑吃的,缺衣少食的民工们也就是过年才能吃上肉。就这样连工钱、伙食费、工具损耗一日需近三百贯。

    申州和周围州府的商人一呼百应,齐齐发财,赚钱赚得热火朝天。到外地贩来大宗粮食、活禽活猪活羊、木材、铁铜矿砂,小到草鞋扁担、荆条竹筐,还有流民人口奴隶,申州什么都要,回程拉的都是申州新款家具、犁耧。

    从冬月二十四开始到腊月十六这二十二天功夫,第一期工程除了准备石料,修路、围墙、工棚、平整地基、等基建工程也提前完成了。

    连学校附近河边都被要求堆上如山的各种方形石块。李正感慨:还是有钱好办事啊!黄柏也附和道:“钱花得也快啊!”

    十六午后,天阴欲雪。几人商议一番,黄长史派人按顺序开始通知各处民工,下午到大门口领取工钱处遣散等候告示。

    一长溜桌子排开,旁边是大筐大筐的铜钱,衙役和士兵维持秩序,收拾好的民工们背着铺盖排着队上前领取自己的工钱。领队工头抱着账册大声宣读某某人的工种和工作天数,核对无误后,或多或少的小钱串被粗糙的大手提走。一个个喜气洋洋,直接出了大门回家。还有小吏对着自己手上的记录纸张在一边和领班指指点点,就有领班点头哈腰答应。

    李正还指示李白李兴偷偷看着领钱现场,是不是有人搞欺诈冒领?是不是有当地混混欺负外来务工百姓?

    大门已初具规模,巨石砌成的大门楼,很高大上的样子。民工们聚集在大门外,等候着同村的邻里乡亲一路回家,眼看自己这一队几十人领完工钱,就见领队兴冲冲出来。“那个谁谁谁!你们几个好运气,把你的钱串子叫老三带回去吧!你们被王爷留下继续干活了。现在到正月十五之前,工钱加倍!王爷说了,不愿意干也行,不勉强啊!”

    “哗——!”谁愿意回去呢,别说工钱加倍了,就是不给钱,每天管饱也没有人离开啊!

    相同的场景在重复上演,到申酉时分,天空飘落起大片雪花。被检选留下的约四百名各类技术工人被重新安置下来。

    没选上的人在等候许久后,发一声喊:“回家咯!“背着铺盖四散而去。李正问黄柏,工钱都发了吗?黄柏答,午饭后就开始了。百十个记工点都领钱发下去了。

    “山里还有工人吗?“李正问。

    “有!还有几百人哪!石灰窑那有四百一十二,水泥窑有二百一十六,炼铁炉那有二百一十八人,包括监工一共有五百四十六人。这有留下四百多人,就有一千多人留守了。误不了王爷的事吧?“

    李正看看天,说:“这炼铁炉可不能停工!一停,再生火就难了,还有山里的作坊工场,都要叫人看好场子。年前五天年后十五天各按双倍工钱给,天寒地动的不容易。每个点每天给扇猪肉给坛酒暖暖身子,嘱咐一下,别喝醉了误事!“

    几位管事连连点头称谢。

    历时二十二天的基建工程圆满结束。

    第二天,腊月十七,四九第三天,雪后转晴。李琛回京述职,再三要求李正一起回京拜见皇上,李正以寸功未立为由,坚持留下,李琛之后自己返回长安,走时再给李正留下一百名亲卫,用来保证学校建设秩序安全。

    亲生儿子李俭却不愿跟老子回京见老娘,还说,年后把娘带来申州不是更好?这小子不知道在跟年少多金的孩子王王叔搞什么鬼?过去一直嚷嚷着回京回京,现在提起长安,脑袋一拧:“那些没有技术含量的小孩子把戏以后我是不会再玩了!”

    没有技术含量!没有意义!等一些新词语经常挂在这伙儿新生嘴上,看什么都鼻孔朝天,很是傲娇。如今儿子成了仙师的铁杆粉,不会长安,李琛也不能强求,只得任由他去。李俭不走,李瑜李玮根本就没打算回,自然也留下了。

    李琛在远离京城的这个州府任职,毫无兴趣可言,牧领这个全大唐最小的州让他颜面尽失,早就想在皇后那里运作一番,到京城担任个闲职也比现在强啊!当初玄武门事件中自己兄弟持中立观望态度是现在被边缘化的重要原因,但他也知道,从军职下来后,为了分化将军们的权利,皇上这样做是正确的。将军们扎堆聚集可不是什么好事儿。皇上当时说等过些年,就把你们调回京城养老,话是这样说,可不等到岁月这把剑把老虎的利齿磨平,皇上会让你回京么?比如李孝恭多次请辞,皇上还是不允,当前战事稍少,李孝恭虽说是礼部尚书,只是点卯应差,消极怠工,整日私服游戏酒楼青楼之间,皇上仍让他挂名代理户部尚书,才有机会四下游荡。

    除非你表现出完全的善意,说白了,就是为国立功。现在李正的出现就是李琛立功的基础。而李正的表现,让李琛醒悟,其实远离京城未必不是好事。

    张新李瑜带着大部分技术工,踏雪进了山谷里的一个大院子。院墙依山而建,望不到尽头。陡峭的山石边,建有几座高大顶棚,棚子里耸立着高大的围窑。认识的工人从冒着烟和白白的石块知道这是烧制石灰的石灰窑,但远处更高大的窑冷冰冰的是什么?不像石灰窑啊!

    在众人发愣时,张新开始讲话:“各位乡亲,在过去的二十多天里你们的一举一动都被王爷看在眼里,王爷认为,你们干活实在,头脑灵活,觉得你们平时在田地里刨食,农闲做些手艺活赚钱养家,生活艰辛,实在不易,就想给各位一个改变生活的机会。今天王爷派我来和你们说,王爷要在你们中间招聘些长工,还是那个说法,自愿!待遇是,包吃住,工钱比临时工高两成。每十天可以回家休息一天,过年过节放假。全年连休息带放假共两个月。这两个月照样拿工钱,如果休息日和放假日不回家继续干活,工钱加倍。就是说一年不休息可以拿十四个月的工钱。”

    不顾众人惊叹。“还有,在工地受伤生病,全部有王爷负责治疗。王爷还说了,今年一切刚开始,明年秋季缓过来气就给大家每人每年发两身衣服鞋帽。大家考虑一下,愿意的随时找我签订合同。”

    李瑜也说:“不过有句话一定要李正给李琛送行回来,带着一班学生开始做肥皂。不管众人理解不理解,挂着双牌“南湖书院实验化工厂”、“南湖日化”的院子里,几口大锅开始烧火。制作肥皂需要烧碱,唐时用的碱主要是纯碱而不是火碱,也就是碳酸钠,又叫苏打、块碱、石碱、口碱,广泛应用于印染、制革、食用。天然纯碱主要存在于盐湖中,产量有限,曾经一度限制了工业的发展,直到“人工苏打“的问世才解决了这一瓶颈,化工才做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工业登上了历史舞台。

    从草木灰也可制取碱,那碱汁不是碳酸钠,是碳酸钾。树木燃烧的灰烬主要成份就是碳酸钾,其化学性质和碳酸钠相近,在古代人民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