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李正从北海道回来的时候,见到自己从未谋面的第十四个孩子。有一个陪嫁滕妾张氏女怀孕未能同行,她留守等候在长安唐王府,是王妃王颖的姑表姐妹,叫张易娘。张易娘在主子离家不久,就为唐王生下一个儿子,如今已经一岁,快会走了。李正抱着孩子,亲自为他按照字牌取名为李景炳,感动得张氏眼泪哗哗直流。李正很温存地搂着这个可怜女人,很体贴地问,读书了没有?娘家怎么样了?有没有兄弟什么人?

    张氏回答说,从小就遇到灾荒被卖掉了,连家人叫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自己姓张,在太原王府被人唤作张易娘,哪里去找什么家人。感谢唐王,自己在进入唐王府后,努力学习,已经掌握很多知识,还在继续读书呢!

    李正安慰道:很好!继续努力学习,开扩眼界。将来儿子就是独当一面的郡王爷,一个富有学问的母亲对子女教育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一席话,给了张氏满满的信心。

    李正觉得,有时自己就是一台机器,配种的机器。像这个张易娘,青春年华就这样葬送在唐王府的深宅大院里了。她原本应该有着自由快乐的恋爱婚姻和家庭,现在像金丝雀一样被关进笼子里,失去自由,也少了许多欢笑。但自己有能力改变这一切么?他们在自己庇护下还能有个归宿,要是离开王府,她们一定会有比现在更多的幸福吗?随即,他又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我就该兼济天下吗?

    李世民开始送给李正的十名美姬在山猫娶走虞珍之后,其余女姬也相继找到归宿,大多是唐王府下属护卫或工匠。虞珍现在的作坊生意如日中天,不管是成衣制作,布匹批发,都是长安首屈一指的大商人,手下工厂里的工匠里,光四级三级工匠就有二十多人,这些人凭着腰牌标志,出门就会遇到礼遇,比见到县官的规格还高。

    绿衣红裳二姐妹搞的毛纺厂,产品在长安市面上见到的较少。一部分外销到北方草原和寒冷地区,大部分被军方包销了,长安街头谁在冬天穿得轻薄,潇洒自如,那不是人家没钱穿皮袄,那是非富即贵的关系户,人家穿的是“羊毛衫”,懂不?

    现在工匠行情大涨,一般工匠工资超过朝廷四品官俸禄,成绩突出还授予闲职散官,地位也因唐王庇护而提高,嫁给工匠没有什么丢人。

    她们都是超过二十岁的大龄老美女,本身才艺双全,又在唐王手下接受再教育,思想境界开阔不少,不想局限于相夫教子的生活,大多在唐王府属下产业开设分号,依旧为新娘家唐王府做贡献。

    李泰在迎接唐王时惭愧的回答王叔问话,他的同文馆招揽三百多人参与编纂被唐王命名为《贞观大字典》的工具书,目前还未完成一半。李正很好奇,就答应抽空前去看看。

    李正在越王府所在大街上的同文馆里看到的景象叫他大吃一惊。五进五出的大院落里,用李正提倡的汉语拼音方案的蝌蚪文字母顺序排列的序号大牌子挂在一个个房间门口。每间屋里挤着至少十个人,大案子上方悬挂着今天正在工作的内容,一个大大的汉子“里”,有人在书写,有人在念书,忙碌着查找各种典籍资料。

    李正进屋,众人过来参拜,李正阻止了,笑着说:我就是随便看看,你们继续。李泰抽出一叠整理好的字,交给王叔看。李正笑了起来。字典第一个字按音序是“啊”,这个字就被整理出十几页,硬是从字的来源,什么韵部、形声、会意等等方面把个“啊”字出现的来龙去脉解释得一清二楚。

    看了编撰进程,字数已经确定,现在就是在添加注释。

    李正就对跟随的几位翰林编修在小会客厅说:“你们的思路不对啊!首先,你们要了解自己在干什么?你们是在为很少识字的小学蒙童编纂工具书,这本书要简便实用。这本书里要收录常用的两千到两千五百字,考虑到书的页数,双面印刷后不能超过五百页,那么每页例字字数就得有五个,你们搞的一个字就十几页,那个字典该有多少页?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学生使用时,只是根据部首笔划查字音,或者根据字音查笔划或部首,再就是查看这个字的简单字义解释和组词,不是每个人都去做学问的。”

    “所以说,这本书你们搞复杂了!”李正总结说。

    李泰羞愧不已,说:“王叔,那该怎么办?推倒重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