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十六章公务员培训

    二月底,李琛就要到光州上任去了,李正李孝恭带人为他送行,李正借口纳妾、浇筑桥面等理由多留了他个把月,这在后世新官上任是不可能的事。好在李琛原本就有皇上帮助孝正的叮嘱,事先派先遣人马去把光州府衙一些琐碎事儿安排好,才对李正交待申州官任上的一些注意事项,李正根本没听进去,打定主意把这些交给黄柏,让他放手大干。司马龚益属于折冲军府部队,有一千人马,不在此次调防范围。这样的折冲府在大唐有七八百所,大部分在北方防御边境。申州位于中原,这所折冲府是平定李建成之乱就地留下的,原在裁撤之列,现在李正来了,还搞了个学校,这就还得继续留存下去,以策卫安全。李正要求原长史黄柏留下,李琛同意了,只带走了帐下七八个用顺手的亲兵小吏,对李正影响不大。李孝恭随行从京城来的一班人马也一部分直接交给黄柏根据品级在州府衙门安排职务,李正也不过问。另一部分被选择李正根据能力安排进书院管理工作。

    三十早上,李正一众人等送李琛出发去光州,光州就是后世的潢川,在信阳东面不远,同去的只有他自己的府内管家护卫等人,申州的一众班底全部留给李正。

    岭南商队也走了。李正要各个县的主要领导来州府开会,黄柏立即派人通知。

    浉河大桥基本建成,由于水泥需要养护段时间,还不能行人过车,河道疏浚也全部完成,但这部分民工都早安排好工作了,就在上游800米处,早有工人清理好河床,那里的一道拦河坝也在施工。

    坝基设在书院最西端,那里是书院的工坊区。精心设计的数个泄洪口既是导流渠,也是书院工坊的动力源。整个大坝长一千多米,争取在汛期到来之前把导流渠修好。

    石灰厂、水泥厂、炼铁厂不停工,一直在储备物资。由于通往铁矿的道路畅通,有些险要地段还用水泥构筑,路面也是沙石填充得很平坦,所以矿石不会短缺。李正有试着加入其它矿石,试图炼出合金来。但自己囫囵吞枣看看电脑里的矿物学,实在没时间细看,再说自己也不认识矿石啊!得赶紧把眼前事情处理,再重新学习地质课程,和学生一起研究矿石。那地条钢就先继续炼吧!

    这天,各县府衙头头都来了。州府各部门负责人也被叫来,李正自己的义阳王府的班底也从各个岗位赶来。他们很委屈,来申州跟着新晋王爷已是不情不愿,来之后竟然被分配到各工地当起工头来了,连什么王府也没有看见,只是在南湖学校住宿,整体累得跟死狗一样。还有人起了走走门路回京城的念头。

    京城里来的军器监、将作监的官员也被请来旁听。什么司马、都尉、县令、县尉、县丞、长史、主薄、监丞、医丞、博士、学监,等等几十近百人。

    李正主持会议。见礼已毕李正道:诸位!我不知道申州是不是大唐最小的州,仅有罗山、钟山、义阳三个县;不知道我是不是管理范围最小的州官。但我知道申州好啊!申州地处大唐中间位置,有山有水,产一半米产一半面还产油。

    既然皇上叫我来治理申州,我呢!从来没有做过官。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建好申州还是要靠大家。皇上给我极大权利,让申州就我说了算。我不敢独专,还是和诸位商量商量。

    年前我和商人们做了笔生意,搞了点小钱。大家都看不起商人,认为他们斤斤计较,满身铜臭,有违孔孟圣人之道。这个观点大家以后恐怕要转变过来。想想发生灾荒之时,是不是商人把粮食贩运过去救命的?我们申州浉河大桥修起来,不也是靠商人长途送来本地没有的东西!朝中那些权贵哪家没有商号!所谓重士轻商,是自欺欺人,都是拉不开场面的话。咱申州现在账面上人口是三万余户十四万余人,地亩数量二十八万亩。这也是原来交税的依据。

    一年之计在于春,把大家请来,就是规划一下今年的工作,有几件事要大家协助解决。一是州府出个告示,申州境内所有土地,维持现状,禁止买卖;所有无地百姓自由开荒,按每丁三十亩计算,不得超出。经官府备案,新垦荒地三年内免一切税赋,第四年第五年半税,第六年正常交税。大户地主乡绅不得再圈地扩大面积;不仅不能增加,还要逐步减少,给六年时间,六年内,把各自的土地变卖出去,六年后再次核查,和百姓一样,超出部分加租加税,加到他自己放弃。官府按市价收购所有的闲余土地。

    第二件事是,本王从外地买来一些棉花种子,这是大唐所没有的,棉花种子由各县领回去试验种植。种植方法本王会交待,种植棉花的农户,当然给予补贴,棉花收成后,全部由本王购回处理。另外本王还购进一批优良稻种---占城稻。这些稻种也同样发出去,据说产量是我们稻种的一倍多,大家领回去,找农户种植,同样有补贴,但收稻子后必须交上来,再统一分配。如果产量真有那么好,这也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上次那个小鸡小鸭、小羊小猪喂养就不错嘛!天气越来越暖和了,本王还要组织人去邻州县买更多的鸡鸭鹅回来,有耕牛也要买。放给农户喂养,要让百姓家家都有活儿干,有活儿干才会有钱花嘛!

    第三件事,整个申州范围内,进行人口和土地普查,查清每县村户的土地和人口数量。这很重要,这个数字是申州将来发展的重要依据。具体方法会后会另有交待。不要有什么其它想法,认为本王要从百姓身上捞钱!本王捞钱的本事你们见识过,本王现在愁的是怎么把钱花出去。怎么花?当然花在百姓身上,那也不是乱花,这个普查就是依据。大户和乡绅、地主、财主、官吏家里超过每丁三十亩的包括你们自己都调查清楚。不要瞒报、漏报、虚报,那会影响本王判断的。坚决不能弄虚作假,那会使你丢官坐牢的。咱们申州小,好复查,一定要弄清楚。这是重中之重。具体登记方法已经准备完毕,稍后公布。这个事在春种之前完成,操作人员各县选派,稍后来学习。

    第四件事是个小事儿,各县乡组织一批搞算账的文吏、仓吏、笔吏来,本王要传授一种新的记账方法,一种新的计算方式,县州里的学监、学政也组织有兴趣的人来学习。主薄那里也可以来人看看。哈哈!不用拜师,不要学费,嗯!大概得两到三天吧!

    李俭捧着大摞的纸张进来,发给每个人一份,纸上印着《大唐淮南道申州第一次人口普查登记表》。众人要看,李正手一挥说:“中午本王管饭,福和酒楼,算是初次见面就叫你们干活的赔礼。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