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二十八章人口普查

    申州城里,新任管家刘诚不仅管理一座李府新宅,还有作坊。李正搬到书院后,指使刘诚拆掉新宅临街院墙,改建几座门面,后面就是现成的作坊。一间经营文化用品,笔墨纸砚、印刷品什么的,后面作坊印刷出版李正编写的书籍;另一间是卖酒。在这个时代,酒只是酒店饭店的附带产品,还没有一家店面纯粹是卖酒的。而李正这家酒铺就是开时代先河,高档卖酒铺,卖高价酒还限量;还有一家门面挂的牌匾是“南湖书院新产品推广中心“,古怪的名字!没有人知道是干什么的,自然短时间里不会有人光顾。其实李正还想开个时装店,现在时机还不成熟。

    造纸作坊也已经筹备完毕,正在收购大量树枝草叶等原料。还有制作蚊香的艾草,制作花露水香水的各种花草也在收购,金银花要、野山花也要,山上到处是背着竹篓的妇孺,她们上不了工地,在山上也能淘弄些东西换钱。就连竹条荆条什么藤条工地也是大量急需啊!土方石料的背篓竹筐得多少?听说连荆州襄阳那边的手艺人都赶来帮忙了。

    在刘诚倡议下李正组建了个申州商队,跟随着那些合作商号到大唐四处购买各类乱七八糟的物资。五望七姓的掌柜们也决定在申州开设商号。在他们的带动下,又有许多名门望族,显赫权贵也搭车跟风前往。一时申州地价飞涨,城市范围在不断扩大。

    李世民得到李孝恭送来的炸药后,立即秘密验证,对效果很是震惊,一班军方大臣建议增派义阳王府护卫,李世民思考一番后决定派出一个重量级人物——秦琼带三千军马来坐镇安保。大军行动就是麻烦,一个多月了,秦琼才率军姗姗来迟。随军来的还有工部司和将作监、军器监到申州学习观摩的匠人官员,还有一批一百五十名各行业大匠,这是李世民送给王弟使用的,还带有几十车物资赏赐。

    说起皇上赏赐,李世民问过退职的李孝恭:孝恭,你就要去申州帮孝正看着,实在偏远,为何要去那么远?叫他来京城一样办学不好吗?唉!他的封地食邑放哪呢?

    皇兄!如果可以,就把罗山给他做封地吧!他在我返京时说了,只想办学做个生意,该交赋税一文不少。

    李世民一愣,旋即大笑。哈哈哈!笑死我了!封地不是封官,封地是属于你自己的领地。你的开销用度都出于此。不过也对!他孝正搂钱的办法是多。似乎不需要封地。把申州三县给他不是不行,那样三哥的申州本来就小,放俩王爷,有些不像话。干脆他代三哥领申州三哥就去临近的光州,怎么样?

    孝恭啊!你的食邑原本也在那里,就另择一州吧!让他在申州随便折腾,搞他的‘试点’吧!

    在李孝恭运作下,李正稀里糊涂搞了个申州府君,把李琛给挤到光州去了,心中十分过意不去。李琛哈哈一笑,孝正啊!你不必愧疚,三哥从小州到中州是升了!当官谁能在一地当一辈子!你也随时准备去京城办学吧!年后他们第一次朝会就吵的不得了!就是关于你的学校应该办在哪儿?以后有什么好事儿想着三哥就行了。

    秦琼到了申州啦!这个军神级的名人啊!以一个义字和关二爷齐名的神啊!李正是从心底感到钦佩。这就和右边的门神见面了?李正还在发懵。

    秦琼扎营在书院附近的山下,在李孝恭引领下进书院和李正会面。面对黄色病秧子脸的高大汉子,李正眼里满是敬仰和怜悯,秦琼对李正的近乎狂热的目光很感不适,对明亮的玻璃窗和新式装潢很感兴趣。李正也闻歌知雅意,知道秦琼将在很长时间内留在申州,干脆送给他一套这样的院子,鼓惑他把夫人子女带来。

    一干随从工匠交给李瑜按名册工种分配,不用李正操心。至于保密问题,李正对目前基础性的东西根本不屑一顾,发展大唐工业基础才是正题,保什么密?张扬还来不及呢!

    知道李正是个忙人,李孝恭拉着秦琼离开。了解作坊分布格局后,在地图上标注,秦琼交给下属将尉们安排驻军扎营布防,自己住进李孝恭新宅喝酒去了。

    自从玄武门之变后,以秦琼程咬金为首的草莽出身新贵,被贵族门阀老世家打压,摄于陇右李家挟大胜yín威,那些利益受害者不敢对李家说三道四,但对草根出身的这些有从龙之功的新贵们是弹劾不停啊!前年李靖出征草原,李靖是李渊的人,没有谁说三道四,而秦琼推说身体不适于北方寒冷,连领军权利都交出来了,也是被排挤结果。

    如今,突厥之危已解,秦琼更不屑在朝堂勾心斗角,就干脆抱恙辞朝,在家休养。

    现在申州出了个这么妖孽的事情,李世民左右权衡,也觉得只有秦琼最为胜任。

    李正正式在申州府衙露面。这是李正今年第二次踏进府衙,一干官员过来见过王爷兼新任府君,有京城来的户部官员宣布新的人事任命。申州由下州升级为中州;黄柏担任申州州府长史,龚益原是驻地部队长官由军部手令和户部公文颁布新任命,升任申州別驾;又提拔一批十几人州郡佐官;张新郭细君因要与各方面沟通,也由不入流的仓计、司曹之类闲杂人等一同升为正九品的校书郎,也算进入体制了。

    李瑜由保底的挂名闲职羽林卫破格升职,不仅有个正七品的云骑尉武职,还有个义阳王府秘书博士的正六品官衔,双份俸禄是跑不了的。李俭也由挂名散职羽林卫,升职为武骑尉,正七品,也有六品著作佐郎的双俸。连李玮也搞个八品的秘书拾遗郎加折冲校尉。

    李正对这些仪式不感兴趣,对众人恭喜一番,约定晚上为各位在福和酒楼庆祝一下,就交给黄柏安排日常工作,自己匆匆离去。大家对忙碌着挣钱的王爷礼节上的神经大条已经免疫,只要你干好本职工作,什么恭敬不恭敬都不只要。

    三月最后一天。申州各县抽调的近五百名普查员,来到申州府衙大堂,开始学习普查表填写方法。他们有的直接学习过新式计数法,有的在同事指点也熟练掌握了这门基础学问。

    印刷的普查表许多人已经见识过了,现在重新给每人发放一份,李玮在前面大黑板前给这些人讲授登记方法。登记零点定在今夜子时,每人负责片区已经划分完毕,工作量不大,每人也就是八十到一百户而已。限十天内完成本片区登记。

    表格分类简单,就是那些常见的几项:住址、人口、年龄、性别、婚姻状况;从原籍来申州时间、住房状况、耕地面积、收入状况、是否领养州府畜禽、是否识字;目前职业、会什么技艺、最想从事什么职业。总共三大项,十几小项,也算涵盖方方面面。

    一个时辰后,培训结束。每人领取相应数目表格和两贯钱的补贴,这些人兴高采烈地离开。等他们完成任务后,将还有三贯补贴;等所有统计结束后,完成最好、差错最少的前十名将有十贯钱的奖励。

    由二十名教研班学生带队分二十个小组在附近片区试填表,并当场指点,结果良好,这才准许普查员们回去。交代完相关事项,李正正在返回书院路上,有郭细君匆匆迎头赶来兴奋地地喊:“师傅!喜事!喜事啊!”

    李正说:“有什么喜事?慌慌张张的?”

    郭细君到了近前才神秘低声道:“那个螺丝和弹簧搞出来了!”

    李正心中一震:“走!去看看!”郭细君拍拍书包,表示在这儿!然而,李正还是要去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