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唐王李正李孝正王爷小仙师在五月初二迎娶新罗女王金德曼。这次是把金德曼从她的长安城里的新罗王府娶到南山书院的白宫里。由唐王亲自上门,使用大轿把金德曼接到长安东门火车站,坐上装饰豪华的超级九节火车厢的花车,新油漆的车厢外绑满无数绢花、鲜花,彩带迎风飘扬。一路风驰电掣,到达新安集车站,再次坐上大花轿,迎入白宫。场面壮观,叫长安及沿途民众赞叹了好久。就是后世,又有谁能包下一列专用火车作为婚车。

    随同搭便车前来贺喜的李世民一大家子,‘常委’的一些大臣携夫人儿女,占了四节车厢,光护卫仪仗队什么的就占了三节车厢。陪嫁的新罗美女六十四名,李正看着眼晕。跟随观礼的新罗遗老遗少,年轻的花郎一大群,他们没有资格坐火车,只能乘坐马车跟着火车跑。幸好公路里铁道不远,在公路马车上,火车一直在视线之内。其他前来贺喜的人,对不起,自己坐马车吧!长安去书院观礼的百姓租赁马车一窝蜂跟随前往新安集,一时整个公路成了单行道,长安马车行的马车全部都在这条公路上。

    一些大臣家的适龄小娘见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婚礼盛况,更是艳羡不已,再看自己父母,满眼幽怨,恨父母不早向唐王提亲,现在连做妾也排队到爪哇国外去了。

    新安集一下子热闹起来,原本满街都是匆匆忙忙商谈业务的商号掌柜什么的商业人员,再不就是下班匆匆吃饭的职工,商业或公务用餐招待的商家,连喝闲酒的什么骚客诗人都无法融入到这个城市。节奏感极强,人们步行速度很快,一般人很不适应。

    这次唐王娶妾,一下子涌进几万人,即使所有饭庄酒楼全力招待也满足不了呀!唐王早有命令,书院能力有限,招待可能不周,来者是客,所有饭店酒楼一律像对待自己店里来客一样招待进店客人,按照唐王府给的菜单招待,事后直接去唐王府账房报账领取金币。李正想起后世黄晓明结婚直接瘫痪上海几座机场的事,很自豪啊!哥也瘫痪个小镇行不?

    一时,新安集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满街笑容,真正是宾至如归。客人不论到哪家饭馆,菜式全部一样,那些下人奴仆丫鬟和马车驾驶员,也蹭了金德曼的光,享受免费一次高级大餐。不少商家趁机搞起商业活动,减价、折扣、送小礼品,也是搭车发财。新安集是书院所在地,新奇大小物件层出不穷,来的都是京城富豪,挥金如土,个个满载而归。

    这次婚宴上,已经没有谁再叫唐王即兴赋诗什么的,唐王地位日益渐长,威望激增,还有谁不开眼打扰唐王,质疑唐王文采?

    李世民带头,祝福喜庆的话说了一箩筐,预祝十王妃早生贵子后,匆匆离去。他一走,长孙皇后带着一班孩子回去,‘常委们’也匆匆告辞,他们要赶着搭乘送皇上回长安的专列呢!只有六岁的小兕子李明达要和李琳姐弟学新歌,坚决不回,长孙皇后只得留下十个宫女护卫陪伴。

    掀开盖头后,明艳无比的女王金德曼制止李正的调情挑逗,一句话叫李正栽了个大跟头:唐王,还请先书诗词三首再入洞房吧!

    众王妃还在听房,就听唐王怪声大叫:笔墨侍候!吓得一哄而散。

    外面等候的新罗美女侍者早有准备,须臾就铺纸磨墨完毕,静等唐王下笔。李正看向金德曼,女王连忙挥手叫众女退下,不走!难不成还等着看唐王脱衣服?

    李正挥笔,一蹴而就。第一首: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燕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

    第二首:《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第三首:《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花落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谁料,金德曼竟然哭了起来,而且越哭越痛,李正只好下小气为她解释,这不是笑话她失国,而是设身处地,表达她的思想啊!皇上不是已经说了吗?将来你我的儿子一定是继承新罗王位的。哄老婆的事,李正几年没有了,很是生疏,不过经验还是有的,至于其中闺房之乐,不足为外人道也!

    按照规矩,女王新婚只有三天专宠时间,三天后,女王怕众位姐姐笑话,不敢多留唐王。李正被女王赶出白宫,李正只得在其余众女幽怨目光中,昂首离去,去了长安,他要为灞河铁路桥正式开通运行暨长洛铁路通车剪彩。

    这天是端午节,朝廷休沐,无数官员和皇室人员、外邦驻长安人士、世家商家代表齐聚长安东站,等候唐王到来。熊津家主老熊津也来了,颉利也来了,琉球王也来了,突厥人阿史那思摩将军也来了......

    早八点,李正乘坐火车抵达长安东站,十五分钟后,汽笛长鸣,火车撞开皇帝李世民和唐王李正亲手系住的彩带,一路加速直冲新灞桥而去。桥头堡两端同时提前戒严,所有新行人车辆禁止登桥。等候火车通过。这不是常规,只是首日通车时的安全流程,因为皇上和唐王在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