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十一章锅驼机

    蒸汽机,现在只能叫锅驼机,还是雏形。椭圆柱型的卧式锅炉水箱容量3方,加上其他附属装置也有两米高,为了移动方便,还安装在一个铁架子上。这是李正结合后世五六十年代苏联波伯洛夫斯基的《锅驼机及其维护》、1958年徐邦彦编《锅驼机构造与使用》、1960年徐志编的《锅驼机问答?》等等资料整理完善出来的结果,做成后,无论效率还是结构都会有所提高。

    李世民等人来看时,只是一堆铁疙瘩下面在烧火,李俭一脸煤烟痕迹还在忙活着,顾不上和皇上见礼。这会儿见王叔过来,才匆匆向李世民躬身一揖,然后向李正道:“王叔,还是密封问题!螺丝拧断了也封闭不紧。”

    “这是材料问题,李瑜正在搞,你去问问,他那该有结果了。”李正面无表情的说。

    这时,压力上来了,压缩室开始呼哧呼哧的放气,那是气缸活塞过了最远点排放的多余气体,左右两根连杆同步推动着一个曲轴,带动双侧的转轮旋转。李世民皱着眉头,不明白什么作用,也没有问。

    “老王!加火,转速不够!”李俭喊。

    稍后,喷气声节奏加快不少,但上面管道接口接头处露气厉害。李正看见皇上疑惑,就带他到另一处房子观看。这里是为了鼓励工人们思维创新开设的前瞻性展示室,也是未来将要完成的目标,很多高新奇的设计在这里有了具体体现,大量图片和模型配有功能效果说明。当然也是一般人禁止入内的禁地。

    李世民当然就挪不开脚步了。水力榨油机李二见过,用这个锅驼机作动力,他就没有想到;提水装置,从井里河里往外往复不断地汲水,也很高级;用在打铁上,那是一个冲床,当然是图片;还有脱粒、碾米、磨面、锯木头等等图片,最令他吃惊的是,真有一条铁路,钢铁做成的铁路,不是图片,是模型!两根铁轨固定在枕木上,上面就放着一个刚才见过的机器,木料制作的精巧小模型,后面还拖拉着一溜长长的平板车。

    那模型上的机器和刚才的实物明显不同,更大更复杂,显然力气也更大。下面的说明更是惊人,可载几十万斤,日行千里。试制周期,十年!

    这才是李正的真实目的吧?李二长出一口气!等等!这东西要是制作出来,那得多少钢铁啊?钱!李世民首先想到的是这个!就到这里吧,山里的铁路不必去看了!急切的兴趣放下,感到肚子饿了!中午饭天气太热,草草吃了点,现在突然就前心贴后背了。

    “孝正啊!为兄饿了,回去吃饭吧!山里就不去了!”

    果然是聪明人啊!看了展览就有图有真相了,连介绍都不用浪费口水了!好啊!

    晚饭只有四人慢慢边吃边聊,所有下人被赶到二门以外,只有几个宫里侍卫和山猫在远处转悠。秦琼是微末之时相随的从龙功臣,李孝恭是家族兄弟和得力助将,功高无比,现在虽卸甲归田,但朝堂上那些弯弯绕的事对他没有什么可遮掩的。于是,毫无含蓄的对话开始了。

    “孝正啊!南湖书院办得很好啊!按你们说的那个‘成果’,‘成效’,显著啊!你献上《制盐策》以及后续的那个‘合同’,为兄很满意啊!那个商税法更好啊!刚开始,为兄对你重视不够,怠慢了孝正,这里为兄向你赔礼了!“说着真的起身向李正行了一个平辈躬身礼。秦琼和李孝恭没有去劝,李世民这个举动确实出乎二人意料,但,不光是他俩,明白人都知道朝廷对李孝正封赏和贡献不相配。

    李世民今年35岁,年纪轻轻做了皇帝,正是意得志满之际,能屈身向来历有待商榷的一个‘皇族兄弟’行礼,实属首次。

    李正连忙离席,一躬到地,“折煞小弟了!一些小道技艺,不堪一提!”

    “孝正!你想要什么呢?”重新入座的李世民问得大有深意。

    “那要看皇兄能给什么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切看皇兄的决心!”太极推手李正也会一点。

    “哈哈哈!”李世民笑了。“好一个‘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来!满饮!”梨园老祖李隆基还没出世呢,但舞台二字他能够理解。

    玻璃杯里是新出的蒸馏酒,数量不多,仅限自用。李正实在不想在伏天里喝高度酒,但啤酒还在试验中,碳酸饮料倒是有,场合不对呀!有些事要当面说出来,也需要酒来盖脸的。

    李二赞了下酒,“好酒!够劲!孝正能给大唐什么?换句话说,孝正心目中的大唐是什么样的?”李世民也需要酒意缓冲一下。

    “前汉有句话,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孝正最为欣赏!这还不够,还要加上一句,无论你走到哪里?大唐永远是你坚强的后盾!你是一个自由的人!这是孝正的目标。”李正无耻借用一下米国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