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十二章改你的年号怎么样

    李正介绍地图和地球仪,那一部分有什么好东西,有什么好的物产,把当地人口、生产力水平、发展情况一一道来,听得李二两眼放光。

    李正则用长竹竿指着地图说,这里这里还有这里,必须变为大唐领土,这里这里这里则必须是大唐属国,大唐要永久驻军。

    李世民摇晃着李正肩膀急切地说:“孝正!你要什么?你需要什么?为兄都可以给你!你说呀!”

    “眼下的麻烦还没有解决吧!不过你那根本不是问题。世家的事好解决,突厥的事也好解决,要有长期规划,也要有中期近期规划。远期规划,定个百年大计,要达到什么样?当然,还要根据社会发展不断调整。中期规划,定个五十年,三十年,比如现在大唐人口达到多少?国库钱粮达到多少?百姓家里达到什么目标?近期规划就定五年吧!第一个五年规划要达到什么目标?第二个五年规划要达到什么目标?”

    见李正岔开问话,还一语中的说出自己心中症结,李世民兴奋地说:“是该好好策划一番!眼下孝正可知为兄头疼的是什么?”

    “哈哈!一是国库银钱短缺,不足以支持高昌之战,更别提即将开始的高句丽之战了;二是世家尾大不掉,许多政令难以推行?别的也有,都是小事,不提也罢!”李正装神弄鬼右手大指在其余几指上快速流连一番道。

    “王弟师傅是哪一位啊!实在是高才啊!”李二惊喜万分。

    “师叔祖说他的师门是道门,也是李氏圣人《道德经》李耳李伯阳。”李正说。

    李世民肃然起敬,又是一揖:“还请孝正教我!”

    李正大马金刀地坐着当之无愧的受了这一礼,“皇兄,小弟以道门传人身份受你一礼,自然要行子牙之义。”见几人懵逼不解,解释说,“当年文王渭水磻溪访子牙时,子牙正在直钩垂钓,即是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的由来!”李正嘴角抽了抽,成语这个词还没有出现呐!

    “那太公试看文王诚意,上车后叫文王亲自拉车,文王是个实在人,山路上真的拉了808步,累得不行就停下了。太公哈哈大笑,‘姬昌拉我808步,我就护佑你的子孙808年吧!’文王顿时郁闷不已。”

    李二就疑惑了:“那些民间传说难道是真的?孝正!你真的真的仙古之事?那周公之书也是有的了?”

    李正醒悟过来,当然故作深沉,说:“天下经秦始皇焚书坑儒,天下书典十去八九,再经董广川(董仲舒,广川人,尊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次十去八九,流传下来的当然凤毛麟角,先古记载不连贯是必然的了。”

    李世民压抑着心底的冲动,问;“太公又是如何保得周朝这么久的?”秦琼李孝恭也是一脸敬慕的听着讲古。

    纳尼?你不知道那些传说故事?司马迁的记载你也不知道?李正愣了好久才知道那些都是后来的杜撰,根据仿真的传闻杜撰故事。只得给老李‘科普’,几人却如听仙界纪实一般崇仰。

    “其实,太公活了139岁,先后辅佐了文武成康四位周王,死在康王6年,康王姬钊按他遗命把他棺椁悬于洛邑大殿之上,那姬钊的祖母邑姜是太公之女,当然对外祖亲近,立下王誓祖训,任何时候不得移动。平王东迁后,周朝气数已去大半,对各地诸侯已无力控制。从那时起,就是春秋时代。春秋时代大约有三百年,历史就到了战国时期。

    相传周赧王登基之时,已经不记得祖上辉煌了,见太公棺椁依然悬挂在大殿之上,就问大臣,这是什么东西,大臣答,是开国太师棺椁,周王就问,这么久,怎么不会臭呢?于是,臭味就出来了。周王就大喊大叫,哎呀!真臭了,快走,马上就炸了!正说话间,棺椁嘭的一声,炸裂开了。然而,大殿却没有任何棺椁碎片,棺椁消失了,随即天下分裂成十八列国。后人说那是太公十八根肋骨造就的。这也应了808年的话。只是传说罢了!不足为信!”

    “只是不准确的考证罢了,周朝前后存在890年左右,最后的周王时期,天下已是分崩离析,秦孝公已经变法成功,七国争霸,逐鹿天下,再往后,强秦横扫六合,一统天下。”

    李正只当是玩笑般口若悬河的卖弄历史知识,室内几人却是脸色凝重。李正被几人表情吓了一跳,顿口不语。

    李二沉思良久,郑重地说:“孝正,那些古事果然是有来路的!那个磻溪确实有,以往朕还真的去看过。除太史公《史记》之外,秦之前的记载,仅限于《春秋》、《左传》,为兄知道你有办法,希望你能担起还原那段历史的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