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李正回到唐西马城,这里已经建设得初具规模,城市人口已经达到八万多。排列整齐的房屋全部是砖瓦结构,平整的大道两旁栽着热带果木树,砂石路铺得堪比水泥路,工厂和居民区分隔清楚,相隔不远就有商铺和医院、学校。离皇城不远的附近山坡上还建立一所书院,规模和申州南湖书院不相上下。

    老褚这段时间看来没少下功夫,街上的商铺、货栈、饭店、当铺、一样不少,甚至还有红袖馆之类的招牌出现,那是某个世家商人来新大陆搞得。唐王手下是绝不会搞姬馆妓院的,虽没有明确禁止,但唐王府绝不提倡,赌场则是被明令禁止。唐王书院规定,凡是发现出入以上场所的弟子,一律开除。

    街面上人群也是多种多样,褐色印地安人唐人也会笑着打招呼:你好!吃了吗?学校的学生里就有很多印第安人孩子在和唐人孩子一起读书。住新宅、孩子和高贵的唐人子弟一起读书,那是对工作成绩优秀印第安人的奖赏。大多数印第安人还是住在低矮的木板敞棚房里,这对他们来说,已经很奢侈了。说祖国话,和大唐人一起做工,是很高尚的事,一班人还不能直接和唐人交流,只有通过检选的人才能进入工厂上班。

    原始森林的巨木被砍伐,送进木材加工厂,被分解成各种规格木料,这个过程几乎全部是机器完成。机器带的大型油锯放倒树身,砍去枝丫,被履带式拖车拖走在木材加工厂分解成一段一段后,由吊车吊起送进带锯机,这在印第安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更不可思议还在后面,亲眼见到荒草荆棘遍布的荒原被铁牛开垦,圆盘耙来回平整耙地,然后播种机跑上几趟,看吧!几天后,行垄整齐的玉米就出苗了。月余之后,管理田地的老人背着个铁制圆筒在地里制造一些小小彩虹,喷洒一些什么药水,然后,地里的杂草就消失不见了,直接等候收获。唐人收获的玉米棒更是吓人,一个棒子绝对可以吃饱一个人。

    印第安人也是陶醉了,本地土著哪里搞出那么多花样,把玉米粉碎、磨面,吃玉米糁、玉米饼、玉米糊、玉米粥,他们只会吃烧烤玉米,黑乎乎的啃着。他们也会酿制玉米酒,把玉米粒放在嘴里磕碎,吐在一个陶瓮里,放置一段时间,玉米和着唾液发酵,闻到味道后,沥出浑浊的汤液,那就是原生态的玉米酒。这和唐人酿制的酒有着天壤之别,商铺里出售的酒包装精美不说,酒液纯净清澈,酵香浓郁,当然,买一瓶也需要一天工钱。他们只是晚上下班后到附近酒馆买上一杯解馋而已。

    唐人把田地里的一种植物籽实脱粒后,剥壳成米,蒸煮一番,就成了香喷喷的食物,这种食物是他们以前闻所未闻的。他们也种植作物,无非是根据祖传耕作方式,种植一些蜀黍,谷子糜子之类,那些种子已经退化不堪,产量低微,经常食不果腹。如今多种作物叫他们目不暇接,吃了这样又吃那样,前提是,必须做工挣钱。如果不买酒卖肉,一个壮劳青年一天工钱三天也吃不完,这比之前餐风饮露,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强几百倍。

    也有印第安人困惑的地方,有一个叫做王城的地方,决不能多看一眼,听说那里住着天上神仙一样的唐人国王和他的家人。

    李正的王府就建在唐西马城中心位置,三千护卫驻扎在王城四周,几里地之外,唐城外围军营里还有五千的唐军大营。更多的唐军和护卫队分散驻扎在城市周围。李正回到唐西马城时,武媚生下的女儿,已经快一岁了,李正取名叫做李娇。

    萧玉萍和其他四名王妃又给王宫添了两个王子两个公主。都是四五月间生下的,如今都已经会笑了。

    李正休息几天,陪着后宫女人孩子享受一番天伦之乐。他这一年可没有什么寂寞,空间还有六名女人需要他去滋润,有十名儿女需要他去陪伴。

    眼看年关将近,李正觉得今年可不能再马马虎虎过年了。

    李正指示给东安城南宁城送去些过年慰问品,要相关官员到工厂里看望技术工人,到移民家庭看望他们生活状况。自己也到唐朝周边工厂视察,检视一年来各项工作落实情况。

    腊月十六,来自各地的基层优秀官员和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劳模代表陆续被飞艇接到唐城,准备参加组建政府会议。

    腊月二十,来自各地军中的5000名优秀士兵到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