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四十六章发电机

    八月的下半月,申州书院的学生每个都是心中充满着自豪自信的情绪。原因是校长王爷的诗句通过学生们的私信瞬间传遍天下。已经有回信称,王爷诗句以明月出天山和青天有月来几时最为潇洒飘逸,有仙风道气,不类凡人诗句。

    随后越来越多的回信更是把那两首诗句夸得天上少有、人间绝无。作者不仅当得宗师大家,简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信最后要求一定多加注意王爷新句,一有发现,马上寄来。搞得学生个个都像自己做的诗一样,整天胸脯挺得高高的。

    长乐兴奋啊!自己原来就想学诗的,结果被王叔诱骗着写书,现在转了一个弯又回来了,能不兴奋吗?但李正却没有功夫搭理她了。

    迫击炮实物被紧急送往长安后,回来的信使用了八百里加急,快信告诉李正,抓紧制作至少五十门这样的火炮,至少五百发这样的炮弹,朝廷大军准备在冬天来临之前解决西部战事。所需物资随后就到。

    李正作茧自缚,又给自己找来麻烦。这下有得忙的了。连李家湾的庄稼收获情况也顾不得过问。上一趟朝廷送货车队拉回去一万斤小麦良种,已经到了长安。除了留给李家湾一万斤外,其余的十万斤全部交给黄柏在申州全境分配种植。明年就好了,应该能满足半个北方了吧!所有麦种都经过空间进出一次,按说,也算有仙气了吧!

    各个钢铁厂全力制作各种零部件,再由总装车间组装。八月底,六十门75口径迫击炮做好了。可炮弹的制作就没有那么快了。关键还是精密部件合格率太低。

    道士们这些日子如鱼得水,像后世的网吧里的骨灰级网友般日夜泡在实验室。搞还原、搞催化、搞合成、搞分解,只要需要,签字填个申请表,原料就有人送过来,再也不用担心道观主持说这个没有了,那个没有了!唯一郁闷的就是必须写实验报告,在试验之前,就必须说明试验目的、流程、结果、所需器具、药品分量,以及试验成功与否,达到什么程度,必须记载清楚。最后还要记上实验者姓名时间。

    这一条就叫人不愉快了,目的!搞个试验要什么目的?以往都是随心所欲,想到哪儿就是哪儿,现在搞个试验目的。假如连续几次达不到目的,那就把脸丢大发了!

    不过,王爷的要求也新奇,要在那些石炭、火油和一堆黄黄黑黑的石头中制出药品,那就是济世救民的大功德了,这个我辈道友就义不容辞了!要搁以往,还真不敢想象,不过看了王爷的十几本书,还真有可能。我辈真的能在这条路上得证大道,也是今生无悔了。

    灵寿道长越来越觉得王爷道法高深,一块石头就搞出如此多的花样来,越是往后分解合成,越是觉得“世界真奇妙”,原来合在一起的实验室,按急需完成试验的项目要求,分组进行,每组三到四人,包括操作员、记录员、观察员,把十二个道友分配下去,即使书院学生也参加了十来个,还是发现人手严重不足。看各组进入常规,就到自己办公室给终南山宗圣宫观主写信,调派更多道友前来完成大业。

    刘诚刘望山和便宜舅父老李来见王爷,汇报各自工作。刘望山说:庄园秋收即将结束,各地收成也报告上来了,来向王爷汇报一下。李正觉得这都几个月了也没关心一下田地,就坐下来听一下也好。

    刘望山还说,山庄那边,庄民安置已经有了王爷说的‘归属感’,后院地里那个‘玉米’收成不错,有八百多斤,准备全部留着种子。要按亩产计算,籽实就是一千三百多斤,秸秆喂牛马,牲口非常爱吃。田里以及李家湾的水稻,亩产都在900斤以上,这归功于王爷搞得那个新法粪肥。

    老李也点头附和。说嗯!李正听到这,心里一动,这个得问问黄柏,其它地方的粪肥不知道搞得怎样了!

    抛秧法和原来的栽秧相比如何?李正问。

    刘望山说:正要和王爷回报,两种方法的对比产量差别不大,原因可能是抛得不均匀,稠密地方长势产量肯定比栽的好,稀处能卧个老水牛。但抛秧比栽秧省时省力,明年再接着试验。

    李正问刘诚:那些小庄稼怎么样?

    刘诚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那些番茄辣椒和地瓜玉米,除了府上王爷和公主们吃些,其余都留种子了。辣椒的味道除了王爷能享受,公主也只吃了一回。可它之前的好多都烂掉了,立秋之后的才晒成红辣椒干。番茄倒是多,公主天天吃,不过种子也多,一个番茄的种子就能种一大片。

    白宫后面的玉米地腾出来了,那二亩地种了二斤玉米种,不能说不稀,共打了一千五百五十斤。

    喝!李正惊讶产量如此之高。陆地产量竟然比空间那半斤合得高。空间半斤搞个场景变换,打了三百三十斤,那里也稀。当然没算算长乐李正等人吃掉的青棒子。李正把种子全部放进空间,用虫洞功能来保持它的杂交特性,不然,明年种植出来,都变成常规种子,甚至连棒子也结不出来就好看了。

    空间土豆也找人挖了出来,好大一堆,十来个迷糊的老农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李正告诉他们,这东西不择土质,产量高,能当饭当菜,耐储存,是荒年的粮食啊!明年就能在全州范围推广。产量当然是有目共睹,一棵秧子就挖那么一堆,听说明年要发给百姓,激动的老汉差点当场跪下。

    棉花全线丰收,按照王爷要求采摘晒干收藏,各地也交上来大量籽棉,等候王爷腾出时间安排。

    那片玉米地叫人盖上房子了,有些低矮,里面除了站柱,没有隔墙。取名叫做“暖房“,还在装修中。所用材料叫人咋舌。单面朝南分水的屋顶是用铁木结合的框子,中间紧密摆放着大块玻璃;南面同样也是玻璃窗做墙,整个房子像水晶宫一般。建筑一队工人估算,光是玻璃造价就达百万贯,如果他们知道这里面只是种植蔬菜的话,不吓晕死也得心疼死。

    李正还安排刘望山一件事,派人去长安在即将建成的义阳王府后院修建一座温棚,大小规格按照白宫后面温棚样式。

    山庄的那些鸡鸭鹅和羊怎么处理?马上入冬,它们要吃好多粮食的!

    噢!李正想了想。“不管哪里,包括繁育场,先卖,本地卖不了就卖给外地商人,卖不完就杀,先杀鸡鸭鹅,只留少量公的,母的如果不适宜做种也杀,明年的规模还要比今年大,种畜种禽留够就是。接着,百姓俸喂的畜禽也该送交了,接收的肯定也是公的,腌制风干一部分,实在弄不了,还有学校伙房,工厂食堂,对了!驻军那里也得送些!

    刘望山答应称是。

    李家湾便宜舅父送来很多东西,除土豆、玉米外,还有许多带果实的整株植物,他搞不懂那些植物秧子有什么用处,王爷又没工夫亲自去看,就连根带叶整株挖来。李正认识的有小茴香、孜然等,还有许多不认识的。李正一面叫学生制作标本,准备回去对比《植物图示大全》,一面叫老李收集种子和根茎,明年继续种植,在没有搞清楚功效作用之前,绝不能断种。

    大坝在月底竣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