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第五十章西去长安

    时间很快就到了冬月半,白宫后院的温室开始供给了。仅仅局限于李孝恭府上,秦琼府上和白宫食用。毕竟这样的温室不是一般人能建得起的,清河郡王府不行,翼国公也不行,有工匠计算过,光是屋顶和南墙的玻璃就高达五十四万贯,加上钢构架子,地埋加温管滴管钢管等,六十万贯只多不少。这够买多少菜啊!也只有义阳王超级好吃,才肯下如此大本钱。

    其时,集市上出现的蔬菜只有耐于存放的冬瓜南瓜,窖藏的白菜萝卜,新鲜的葱蒜,再就是野菜了。而温室送来珍贵的黄瓜茄子、韭菜苋菜青椒、豆角西红柿等反季节夏令菜蔬叫两家过意不去。

    秦府里,秦琼整日不在家,夫人贾氏倒是耐得住寂寞,家里人又少,自己和丫鬟在后院操作一台老式窄幅织机,亲自织布。这个贾氏就是当年秦二哥在山东贾柳楼结义时贾润浦的妹妹,自然绝色,善解人意。可能因为秦二哥早年劳疾缠身,婚配又晚,一直没有生育。贾氏一直叫他纳妾,被秦琼拒绝。现在收养一个家人之子,取名秦怀玉作为义子。那秦怀玉是家将秦用之子,今年十四岁,秦用是秦琼当年在罗士信死后收留的灾民义士,为报恩竭力鞍前马后为秦琼挡刀遮箭,秦琼封国公后,国公保举的官职也力辞不任,只在秦府做一个家将管家。秦琼收秦怀玉为义子,把他和秦用另一个儿子秦安一起送进南湖书院。

    李孝恭夫人裴氏,早知道义阳王好吃,自己沾光吃些稀罕物也心安理得。随大将军来申州半年了,娘家也派来四位掌柜,开办了四家工厂,为王爷生产些配套的东西,生意也是蒸蒸日上,日进斗金。家里三个适龄儿娃子和娘家侄子裴行俭也进了书院,生活很是惬意。唯一缺憾的是社交圈子太小,除了长乐清河每日来游晃一圈,就是去秦府和秦家夫人聊聊天。至于李孝正的小妾,她们之间可没有什么话题可说,想说的话,还不如在家和几个将军小妾训话。

    李孝恭去年回京就和裴氏说起孝正是相貌堂堂,年轻有为又身居高位,一身本事,夸赞不已,和裴氏商量把娘家妹子说合给孝正做正妻。二人商量一下,就派人送信给裴家家主,怎奈皇上说孝正作用太大,婚事由他来决定。可那边得到信的妹妹却放在心里,李孝正诗名名扬天下,叫一个怀春少女如何放心得下,就找借口三天两头写信给姐姐联络。裴氏却不能明言告诉妹妹,只得郁闷地那头隐瞒妹妹,这头也不能叫小仙师李孝正知晓。

    李正忙着整理更多的书籍,忙得没有空闲。似乎听李孝恭说过给自己介绍对象,还是嫂子的妹妹,满口答应,对于美女,当然多多益善,不然也对不起哥们穿越一趟。后来嫂子来了,又不提这茬事儿,是不是女方不同意?也不好问,见了嫂子还是觉得有些尴尬,索性就不去他家了!

    最近他接见一批又一批各工厂厂长主管、行业代表,回答他们的问题和解决技术问题。

    经过反复试验,珍妮织布机终于制作出来,既可以用水力带动,也可以用锅驼机驱动。棉布生产进入正常化,印染工厂也办起来了。新式染法工艺和原料交给李十一管理。招一批女工手工缝制一批新式棉被棉袄,其余的棉布被李正要求封存。这样,除了李十二太小才九岁,其他十一位都是工厂或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年龄最大的李三李七已经从军上前线了。

    有了棉袄,就想更轻便的羽绒服,羽绒好办,面料难选。蜀锦太后,绣花缎面也不合适,绸子不耐磨,绢太薄,苎麻档次太低,选来选去,现有织物还真没有合适的,只有用棉布暂时用着了。

    鸭鹅毛早已被储存大包大包,撑破房顶,有了处理方法,刘望山当然欢迎,可王爷说要建新厂子,老刘又头疼。哪里招人手呢?

    选出几包鸭绒,二三百斤的样子,清洗脱脂晾干,除去那种堆积产生的味道,这种活儿女工可以做。送到轧花机上处理一番,重新梳理一番,白色的蓬松变大不少,再次拉回新建厂房,女工开始在棉袄夹层里絮鸭绒。和棉花不同的是,还要在布料上缝上许多纵横针脚线路,防止鸭绒乱跑。仿照棉袄制作方法,横空出世的鸭绒袄在手工灵巧的工人手中诞生了。和棉袄相比,同样尺码大小的一件重量只有三分之一,保暖效果增倍。经过染色的棉布,色彩绚丽多彩,超越千年金手指设计的样式,很快就在申州贵族圈子里掀起风暴。

    长乐、清河当然是首先试穿者,接着是月儿柳儿,接着就是雁妮小翠等王府女性,延伸开来到李孝恭秦琼府上。李正专门为长乐设计后世女孩的连帽装,火红长款羽绒服配上雪白的狐毛镶边,显得更萌。清河当然连带着得到同款。柳儿月儿也和长乐一样,每人选择几件长短不同款式。至于男性,也有灰色,草绿色,深红色等七八种颜色款式。李孝恭、秦琼和李正加上一些勋贵王公弟子都有配制。

    赠送试穿了一百多件,反应强烈,李正准备加大生产力度后,推广发售。

    腊月初六,李琛从光州来到申州,等候李正收拾行李,一起去长安。同样催着回京的信件也送给李正和长乐清河了。李孝恭倒没有收到什么信,也收拾一下要跟着回京热闹过年。秦琼收到的是可以回京,但必须有得力人员加紧继续守卫的任务。好在申州是按照李正要求,每个岗位一律实行正副职制度,义阳王王府司马曹锐就是秦琼副手,秦琼还有一个可以代替自己行使军令的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正四品将军林子谦,足以担当重任。

    他原本不愿回京,要守卫好书院和工厂,在李正和李孝恭一再要求下才安排好工作离开。曹锐是秦琼手下偏将提升上来的,后来被抽调补充进百骑卫,百骑卫是皇上身边的铁卫,和曹操身边的虎豹骑一样,属于内卫,曾参加过玄武门事件,是长孙无忌推荐的正四品右千牛卫禁军将领,有单独指挥作战经验。和山猫林子谦一样的资历,秦琼当然放心。李正安排好岗位后勉励一番:首要是学员人身安全,其次是几个重点项目,尤其是暴风雨一号,霰弹枪迫击炮三个工厂以及子弹工厂是重中之重。再就是书院人员安全,申州秩序。曹锐林子谦二人脸色凝重,同声保证道:“除非贼寇杀了本将,否则,绝不叫书院流失只字片纸。”

    李正也把代知府黄柏等人、书院和所有工厂负责人召集开会。明确告诉他们,自己这次去长安可能一会儿半会儿回不来,皇上要求在长安附近开建新书院,年后开工,需要从申州书院和工厂调集人手,到时需要大家支持。百余人的大会场顿时寂静无声,许久,人们才醒悟过来,这是皇上的圣旨,是不可改变的了。

    见大家情绪很是压抑,李正笑笑道:“本王以后只要有机会,会回来看大家,你们有什么要求,也可以直接找我吗!”大家才轻松起来。

    腊月初八,一支长长的车队驶出申州北关,长乐清河和柳儿月儿等十几个女人,加上裴氏、贾氏等女眷分乘十几辆大车行走在车队中间。车队沿着来往申州商队重开的官道一路向北。

    车队和护卫军队保安队加上三个王爷一个国公的仪仗队共有两千余人。毕竟是王爷进京,何况还是三个,还有一个更大名气的国公,该有的必须得有。

    今天是腊月初八,计划路上走十二天。若是骑马最多八天,八百里加急也得两天。有天气因素。路线制定了,一直向北经许昌到洛阳后转向西过陕州华州至终点西京长安。考虑马上就要大雪,雪地更难走,又有千里之遥,每天必须走百里。还有一条捷径可节省三天时间,就是从邓州往西北经商州到长安。不过被秦琼和李孝恭阻止了,说是路途不靖,山道难行。

    李正和李琛李孝恭秦琼四人坐在宽大的马车上。这是李正改制的新式马车,又宽又大,周围是玻璃窗挂着厚厚的窗帘。车厢加装三块钢板,减震性能很好。增加个刹车部件,可以直接锁死车轮。赶车的或坐车的都能扳的手柄很方便操作。

    马车上还安放着小号铁炉,直接卡在水泥预制的台板上,方便移动,外圈有防烫伤防护圈。在车上煮茶,甚至吃个火锅都行。李正和李琛在品着李正的新茶。郭细君坐在下首门口,雁妮和李琛府上的一个小丫头在火炉边玩着,看样子是一年未见的老朋友了。

    这样的大车制作很多辆,是李正叫作坊加班赶制的。兄弟四人各一两。那两个公主和一班女人因为都有丫鬟女仆,也是一人一辆。用来运货的几十辆也是这样的大马车。

    学生们跟着来长安的有三十多个,李瑜、李俭、郭细君、李白、李兴、李甲、李丁、李癸、裴行俭、薛平贵、王子建等三年级以上的一期学生,书院保安队来了六十人,护卫白宫的御林军卫队也来了二百人。原来三年级秋后已经升级为四年级了,李正称秋后新生为二期学员。其余的在家和那些学生们整理教材,代师授课。几个小厮就来了个牛蛙。其余统统在家。张新想跟着去开创第二学校,不准!工地和作坊都得人看护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