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元军在四川的总兵力差不多六七万人,分属川东、川西两个行枢密院,作为前线的川东行院是为主体,大约有四万人以上。其中近两万人分布在战线南部的泸州及相邻的沿江州县。

    这两万人中,岷江上游的叙州、嘉州、犍为等地的治安兵力约占一半,针对叙永凌霄城的兵力有两三千人,针对泸州神臂城的兵力最多,在**千人以上。其中泸州旧城内外和各个卡口的驻兵不下一千人,红米滩也有一个千户队八百到一千人,南岸的暗溪碧有两千人,剩下四五千人都在神臂城的东面与宋军陷入胶着。

    红米滩、暗溪碧、神臂城东门,李世遥的选择是敌人最多的东门。建议提出后,何绍基和王安节都皱了眉头。

    李世遥作为总参谋官,主要义务就是提出最好的战斗方案供决策,但这必须有足够令人信服的理由。

    神臂城东门有四五千元军,就算再托大,也不敢保证说己方三百人就能够打败五千人。这不是简单的以一敌十可以换算的。

    “两位都督,我方的劣势很明显,兵力太少,必须得以寡胜众,末将认为正面战斗没有赢的可能!”

    李世遥把严峻形势摆在前面,何绍基的眉头皱的更重了,王安节欲言又止。话说既然人少,为何又要选择敌人最多的东门?

    李世遥清楚两位主官的想法,不等他们提出疑义,先补充道:“必须依靠夜袭,以寡击众!”

    王安节微微点头,夜袭确实是目前最可行选择,也是他们这支“商队”预演中经常设想的方式,但夜袭与选择东门作为攻击点似乎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如果投票选择,何绍基和王安节至少可以选择暗溪碧,那里虽然也有元军两千人,但比东门要少的多。

    “红米滩和暗溪碧,最大的问题是有江水的阻挡,夜袭难以开展,几乎不可能成功。”李世遥解释道。

    “船的话,在泸州想必还是可以想办法的。”王安节的意思是商队在泸州还有几只商船。

    “元兵在下游多处设卡,我们没办法畅行无阻的走水路出去,甚至都出不了码头就会被发现,那样反而打草惊蛇。更关键的是,此处水情复杂,夜间行船无异于盲人骑瞎马,绝难抵达目标!”李世遥当然也想过船的问题,但临时租用的商船又不是水师的炮船,怎么可能轻易突破元军的封锁线,就算侥幸闯过了封锁,还要面对红米滩的元军战船。实际上,他们很可能到不了红米滩,就在半路翻在江中喂鱼了。

    红米滩在神臂山最西侧的神臂嘴下,三面都是湍急的江水,就算是白天,熟悉水情的老船工在这里行船都是提心吊胆,别说夜晚要悄摸摸划过去。据说元军也曾一连翻过七八条大船,经过不知多少次尝试,不久前才攻上红米滩的。所以那里敌人虽少,却并不是可行的攻击地点。

    至于暗溪碧,位于神臂山的对岸,驻兵不多,而且附近也没有太多的元军据点,如果仅仅要攻破这里的营垒,似乎是不难的,但关键仍旧在于如何渡江的问题,即便拿下了暗溪碧却不能抵达神臂城与友军会合,那也是白搭。李世遥亲眼见过城内守军攻打暗溪碧不成,撤退的途中人仰船翻的情景。如果打暗溪碧,己方这三百人大概率是两种结果,要么困在南岸被元军追剿,要么在前往北岸的过程中翻在江中。

    综上,唯一可行的还是走神臂城东门。

    这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元军也不傻,耗了十几个月与宋军在东门纠缠,最主要的原因也无非是其余三面太过难行了。

    何绍基也算是经验丰富的战将,但远没有专业的参谋官李世遥这样心思缜密,这一番分析有理有据,明显是最符合实际的。

    李世遥已经说服了他的两位同僚,必须要打的话就只能从东门开打,这便成了他们这个三人领导班子的统一决策。

    按照张镝和中兴军一向的风格,做事之前谁都可以提出疑义,但一旦形成了决议,那就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

    今夜夜袭东门之敌。

    敌众则分之,敌寡则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