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杨默突破的第二天,太正在院中运转心法巩固修为,却老远便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若放在突破以前,他是决计不会听到如此远的声音,可现在,突破清宁心法第一个小关口带来其他好处终于显现,那就是五感的敏锐程度大大增加。

    那脚步声急匆匆的走进院子,杨默不等对方说话,便率先开口问:“怎么,田先生又有解决不了的病人了?”

    这时,那走进门的人才站定身子,正是陈家村的小孩二东。

    这孩子此时一副道童打扮,两个月来在观中将养的不错,不再像第一次见到那般又黑又瘦。

    自从杨默住到到清风观后院之后,这二东就成了他的道童,平日里洗衣送饭,都是二东在经管着。

    不过他的话一问完,却见二东摇了摇头,语气有些慌忙的道:“杨仙长,我大兄刚刚出去拉练的时候,探查到梁山上下来一队人马,正朝着咱们这里赶来,他让我赶紧来告诉你。”

    杨默听到这话后剑眉轻皱,心想梁山那些好汉到他们这里又是为了何事,两个月来,他也不记得和这些人有过什么过节。

    想归想,但他还是带着二东离开了小院,朝着清风观前面走去。

    一路上,不管是上香拜神的香客,还是投奔这里的穷苦人,只要见到他,都会恭恭敬敬的称呼声仙长,都对他十分尊重。

    到了观门外的时候,杨默见那二东的哥哥,陈大东正带着几十个青壮汉子整齐的沾着。

    这些人头绑红巾,手握长矛,见他出来之后,全都恭敬的行礼。

    不过这些人却没有称呼他仙长,而是齐声声叫他首领,而为首的陈大东,更是拱手叫了他一声师尊。

    听到这些人的称呼,杨默嘴皮子微微一抽,没好气的道:“都说了别乱叫了!”

    眼前这帮子青壮男子,却依旧恭恭敬敬的,而陈大东更是俯首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尊,我陈大东虽然念书不多,但也懂得尊师重道的道理。”

    听到陈大东的话,杨默又是一阵无奈,而之所以会这样,还要从陈大东伤愈之后开始说起。

    那时候他们已经住进了清风观,陈大东在杨默的治疗下,肩膀的伤也渐渐好了。

    但因为看了他的身手,陈大东竟然想着拜他为师,做那路见不平的义士,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

    陈大东这么一恳求,杨默心想他自己都还没练明白,怎么能误人子弟。

    所以他便给陈大东说了一堆大道理,什么想要拯救这世道,靠个人勇武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彻底推翻现有的制度,从各方面重新来过才行。

    结果他倒是劝下了陈大东习武的念头,可却被陈大东当成了救世的圣人,求着他传授救世良方。

    杨默一个大一学生,怎么可能知道什么救世良方,便百般推脱都不答应。

    可没想到陈大东却是个执拗性子,毅力大到了极点,愣是在他院子外面不吃不喝跪了三天三夜。

    后来杨默觉得他要是再不同意,这家伙非把自己饿死不可,无奈点头答应了。

    在陈大东的期盼下,他回忆自己看过的网络小说,说了一大堆穿越前辈是怎么种田造反的方法。

    在训练武力上,他同样依葫芦画瓢,把军训时学到的那点皮毛,在加上什么长枪兵方阵之类的东西,一股脑都给陈大东灌输过去。

    他纯属是想把陈大东先应付过去,心想这一个农村小伙子,一没有钱,二没有人,估计也搞不出来什么名堂。

    可让他预料不到的是,这陈大东把他所说奉若宝典,竟然真的去做了。

    陈大东先是在陈家村选了七八个年轻人,编练起来护村队,后来又从陆续投靠这里的穷苦人中,选了不少老实的农家子弟,愣是在两个月里,弄出个五十多人的民团。

    而陈大东觉得这一切都是他所传授,不但称他为师尊,更是让民团拜他为首领。

    就跟那田景佑一样,不管他同不同意,他们愣是不改口,后来杨默想着眼不见心不烦,索性躲在后院练武,任由其折腾。

    “师尊,我们的探子已经查明,那伙梁山贼人已经到了山下,咱们的民团六十九人也已经集合完毕,还请您明示下一步该怎么办?”

    对于杨默这位救命恩人,外加传道授业的恩师,陈大东心中只有尊重。

    杨默一个现代人,实在是理解不了这个时代的义气,师生情谊什么的。

    但面如此尊敬他的陈大东,他也不能当这么多人的面给人家甩脸,只好无奈的摆摆手道:“先带着人撤进观中,等他们表明来意再说。”

    陈大东闻言,赶忙让手下民团先进清风观中,只留下他和五个人,护卫在杨默身边。

    杨默本想让这几人也回去,可就在这时,一阵马蹄声从观前的大路上传来。

    不一会,就见十几位骑兵,带着百人左右的步卒,一路来到了清风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