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一讲到大荒的西北边疆,相信所有人脑海中都会出现“玉门关军塞”五个大字。足以可见这座荒族被誉天下第一关的军事边塞的名气之盛。

    雄伟的玉关门易守难攻,犹如一颗永不掉落的钉子狠狠地镶在瀚海西漠与林海北原之间。自从玉关门军塞建立后,便让大荒在西北方向真正做到了进可攻,退可守。数万年以来,玉关门边塞一直是荒族在西北边疆最为倚重的一道屏障。

    其实,玉门关最初并非作为军事要塞而存在的。在大荒,关于玉门关的事迹,坊间还曾流传着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

    过去,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支途经西北荒地的商队,其中有一个善良的小伙子,在行路的时候救了一只大雁。之后,他们路过玉门关时却失去了方向,迷了路。幸好,那只被救助的大雁颇具灵性地飞了回来,将商队带出了玉门关。

    后来,商队的老板为了防止后来者在玉门关迷路,便在此地建立了一座灯楼。随着越来越多的商队经过玉关门,这里也逐渐形成了一个边疆小镇。再后来,一代荒族名将叶无痕发现了玉门关巨大的军事战略价值,从此就有了荒族口中世代相传的天下第一关“玉关门军塞”。

    武纪2010年,初夏,西北边疆。

    西北荒地,荒无人烟,人迹罕见,万里无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便是它真实的写照。

    此时正值黄昏,夕阳西下,周围的漫漫黄沙被天上的一轮落日渲染成了金黄色。朦胧中,一队数十人的商队正从天边缓缓走来。

    “叔叔,天快黑了。咱们是不是应该准备找个地方安营生火,渡过今天晚上。”商队中一个骑着骆驼的年轻小伙加速走到走在队伍最前方的头领旁边。

    这位商队的头领听闻后转过头来,扯下脸上的面巾,露出一张棱角分明的面孔。如果单看他那刮得并不十分干净的脸,见过的人并不会留下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但他那深褐色的眼睛此时透出的不仅仅是常年经历的麻木不仁,更多的是那份属于老手特有的自负,那是一种经历过无数次成功之后才有的自信。

    “用不着。”头领摇了摇头。

    “咱们晚上也要赶路?”年轻人满脸吃惊地问道。

    “再走十多里就到了和平饭店,天黑前我们能赶到。咱们商队今天晚上就在那休息。”头领沙哑地回道。

    “和平饭店?”年轻人眼中不由地露出一丝惧色。

    和平饭店,名为和平,事实上它却是大荒最有名的四大黑店之一。它的出名程度即使是刚出道不久的年青人也是耳熟能详,偏偏西北域通往玉门关方向的必经之道上它又是唯一供旅人休息的地方,也是玉门关军塞方圆百里唯一的旅店。

    过去,也曾有不少人在玉关门边塞附近开起过旅馆,然后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后无法支撑下去,不了了之。

    当然,这些还不足让和平饭店声名显赫,名扬大荒。

    很久很久之前,在和平饭店建立之初时,和平饭店第一任主人颜如玉对外宣称:任何人不得在和平饭店内动武,违令者死!

    但这世人从来都不缺勇敢者,在颜如玉发完话的第七天,便有人在饭店内开了杀戒,那人正是当年西北域最凶残最有名的马匪头领之一。然后,那位勇敢者的头颅不久之后就悬挂在了和平饭店的大门前。

    从那时起,大荒的西北域从此便多了这样一条铁则:任何人不得在和平饭店内动武。

    坊间传言,和平饭店的历任主人及现任,皆与玉门关边塞军部高层关系莫逆。这也导致了即使是马匪横行的大荒西北域,和平饭店也是一片难得的和平之地。

    但也只是和平饭店内不能动武,就意味着和平饭店外面并不在铁则范围内。

    作为通往外域唯一的必经之路,宛如森林唯一的水源般。各路马匪、强盗如同猛兽般伏击前来喝水的动物,在和平饭店的外围,等待着途经的商队。虽然后来玉门关的军队尝试对商队进行保护,但掠劫商队之事依旧多不胜数。

    “无妨!”头领看出了年青人的担忧,淡然地安慰道。

    “这条路我其实我也是走过几遭的,其实也没那么可怕。”商队头领接着说道。

    蓦然,头领伸出了手,轻轻地拍了几下年青人的肩膀,满是溺爱地轻笑地说道:“义儿,民间流传的许多坊间传言,往往都是夸大事实的,不可尽信。商途走多了日后你便知了。”

    听到这话后,刘子义终于放下心来,重新回到队伍中。

    商队在荒漠中行走了十几里地之后,终于还是在天黑前赶到了和平饭店。

    眼前,是一栋孤零零的巨大的破旧楼房独自耸立在这片荒漠之地,仿若被世间遗弃的孩儿那般。大门前不远处立着一根巨大的木质旗杆,犹为引人注目。

    刘子义抬头望去,旗子上歪歪斜斜地写着“和平饭店”四个黑色的大字,正在迎风猎猎。门口外一只大黄狗正懒洋洋地趴在地上,看到商队众人后立刻起身跑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