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但有一点是父皇的逆鳞,万万不能触碰。

    父皇最恨自己的儿子为了争夺太子之位,而手足相残,所以至今这个太子之位都空悬着。

    只是国不可一儿无储君,朝堂为此已是三番五次的上书父皇,定下太子之位,而朝野之上,那一群墙头草也随局而势摆动。

    他们这些皇子,为了拉拢自己的势力如何不会有磕碰?若是他们不争,如何能够立足?最是无情帝王家古人何曾欺今人?

    先前四弟党派在他们这些皇子中显然高出一筹,只是因为雁王之事,父皇已是有些不满,对于四弟的党派进行了一番敲打。

    崇文帝满意地点点头,目光转向长子赵休“休儿,你素来沉稳内敛,这治理朝政一事,可有何感悟与众兄弟分享?”

    赵休闻言,恭然答道:“父皇过誉了“

    “儿臣以为,治地犹如烹小鲜,须用心细察民情,审时度势,宽严相济。既要兴修水利、发展农桑以安民生,又要整肃吏治、教化百姓以正风俗,此外,更要时刻铭记皇恩浩荡,心系朝廷,随时准备为国效力!”

    崇文帝听罢,微微颌首,又将视线转向三子赵瑾衡。

    “瑾儿,你素喜诗书,才思敏捷,平日在封地,说说如何将文采风华融入治政之中?”

    赵衡面露微笑,拱手道。

    “父皇,儿臣以为,诗书之道在于启迪智慧、陶冶性情,于治政之中亦有裨益。”

    “儿臣常借诗书之力,寓教于乐,引导百姓崇尚礼义,提升文化素养,同时,亦借助文墨之美,撰写政令公告,使之易于理解、深入人心,诗书之气韵,亦能熏陶官吏,使其在处理政务时不失人文关怀,以达致政通人和之境。”

    崇文帝点了点头,又看向四子,眼中闪过一丝流光。

    赵湛,一个他都有些欣赏的儿子,出至贵妃所生,却是智才兼备,从小就被国子监那些老家伙夸奖,只是他太急于求成了。

    雁州,那个让他整天头疼的地方,又如何会是你赵湛现在能够解决的?

    崇文皇收回思绪,又道“湛儿!这些日子都去看看你娘!听说你每日请安之后,就匆匆离去,也不陪陪你娘?”

    赵湛闻言,神情微微一滞,随即赶忙低头“父皇训诫的是,湛儿最近忙于抄录戒训,忽略了母后,湛儿日后定会多陪陪母后的。”

    崇文帝点了点头,又看了看其他几个幼稚,问了一些家长里短的话语。

    等一一过问之后,他似乎觉得还是少了些什么。

    赵衡自然看出了父皇的心思,轻轻踏出一步道。

    “可惜今日皇子齐聚,二哥却是未能赶回来,儿臣斗胆向父皇请求,儿臣今日所捕获的猎物,尽数送给远在南境的二弟”

    大皇子赵休,三皇子赵衡,还有一众皇子神情都一怔,随即纷纷附和“儿臣也愿意将今日捕获的猎物,送给二弟\/哥”

    崇文帝闻言,心中顿时了然,原来还有老二没有在场。

    一想起那个面对任何人都是冷着脸的孩子,崇文帝心中就生出些许无奈。

    论起才华,他不输于老三,论起谋略他也不输于老大,而论起人心的把控,他同样不输于老四,而老二极具天赋的更是他领兵打仗的能力。

    然而,这个他最为看重的孩子,却是不可能成为太子,更不可能成为大夏皇朝的天子!